苹果黑科技:那些通过专利展现给我们的未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苹果注册了许多运用在苹果设备上的专利,这些专利中大部分都看起来那么离经叛道,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那么,透过这些黑科技,我们能够看到一种怎样的未来?

编辑辛羽2015年02月24日 09时01分

科技的发展总是使人感到日新月异。回想21世纪初的手机市场,拥有和弦铃声以及65K色彩屏的产品就已经足以惊艳,如果再加上一些小小的功能,比如像诺基亚9000那样能够侧翻的全键盘(好吧我承认这已经不是“小小的”功能进步了),恐怕手机的主人即便在休假中也会不由自主地装出一副很忙的样子:不管到底有没有千万美金的大合同,先把手机的曝光率提上去再说。

但是当头十年过去之后,我们看到移动设备市场又有了一番全新的面貌。再也不见诺基亚时代那些形状各异的彩壳手机,取而代之的大屏,更大的屏幕,以及“高通”“枭龙”等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名字。依靠三防功能,全键盘游戏功能,可更换彩壳,会360度旋转的摄像头,拨片式触控笔……这些“甜甜圈上的糖霜”就能吸引消费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屏幕分辨率、尺寸、处理器性能以及发热量和续航,这些才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要点——没办法,移动时代到来了嘛,没有这些,恐怕《无尽之剑》都玩不好咯。

150217805
在这张几年前的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因为拥有全键盘和方向键,产品并不是完全趋同。但这几年以来,手机产品变得越来越同质化

不过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厂商会拿出一些有趣的新功能来进行宣传,或者说,作为噱头。比如不触摸屏幕就可以操作设备的手势感应功能,比如双手按下按键一抬手就可以完成快速记录的拍照功能,再比如近来被炒得很火的曲面屏等。这些功能的实际作用往往并不如消费者想象得那样大(想象一下你家里那台闲置的跑步机吧),但一下子就可以让设备从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品中区分出来。这些新功能在投产之前,都源于移动设备厂商积年累月申请下来的各种专利。而在所有大量囤积专利的移动设备厂商中,恐怕苹果,是最引人关注的那一个。在农历新年伊始,不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近年来苹果所提交申请的“黑科技”专利,顺便也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苹果将这些黑科技全部运用到设备上,那会是怎样一副美妙的场景。

当镜头配上“人工肌”

150217806

2014年6月,美国专利商标局(在后面我们会反复看到这个名字)公布了一项苹果申请的新专利,一项涉及iPhoen镜头控制的新材质,“人工肌”。苹果将这项专利命名为“相机镜头的人工肌肉促动器”,在文件中表示,可以代替传统的动力系统,来对iPhone的摄像头进行精确控制。但据某些不知名的业界人士(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就连科技媒体的实习记者也可以被称为业界人士)猜测,由于大规模生产这种材质会存在一些障碍,因此可能不会在近期部署到苹果设备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9月苹果发布会上公布的iPhone 6系列产品的摄像头提供了OIS光学防抖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OIS功能的实现就需要对于镜头的精确微控,而人工肌专利的申请,恐怕并非无的放矢。

背后感应:不舒服的另一面

150217807
索尼的PS Vita广告

在2012年,索尼PS Vita发布时,索尼公司曾经发布过一张广告图片,一位双面四胸的女士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样子颇为惊悚,若不知情还以为索尼为《寂静岭》系列打的广告。但实际上,这则广告所宣传的是PS Vita的“背后触摸“功能,玩家可以通过触摸PS Vita的背面来进行额外的精确操作。无独有偶,在2014年8月,媒体披露苹果也申请了这样一项专利,但相比于索尼PS Vita上已经投产的功能,苹果的后背摸起来恐怕就不那么让人愉快了。

通过专利概况图我们可以看到,在iPad的背部有32枚触摸传感器,按照专利上的说法,用户可以在手持设备时,通过触摸和点击来进行操作。但令人怀疑的是,这一专利的发明人究竟有没有亲身玩过iPad:由于触摸传感器的位置相对靠边,用户在手持使用设备的过程中,掌部作为支撑,而手指的自然位置落在设备中心区域。也就是说,如果玩家想要对环绕一圈的感应部位进行操作,那将会得到一个非常别扭的操作姿势,甚至有可能一失足把苹果设备直接摔到地——哦,或许这才是苹果真正的计划。

拯救落地设备的“空中姿态调整”

Holy Craaaaaaaaaaaaaaaaap!!!

说到设备掉落,我本人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2014年下半年,我的iPhone意外地从手中滑落了:它以屏幕向下的姿态与冰冷坚硬的地面进行了一场直接较量——很不幸,它输了。或许考虑到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遇到这样的意外,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另一项专利,”选择性移动电子设备的重心“,即空中姿态调整。如果还不明白,不妨抓一只猫从高处扔下来,看看它是怎样做的。当然,超过10层楼恐怕你就得向猫主人赔一笔钱了。

根据专利文件上的描述,当设备处于自由落体状态时,系统会通过重力感应器、磁力感应器等传感器收集数据,并且快速计算,通过带有偏心质量的马达对设备的空中姿态进行调整,避免屏幕等易碎的重要部位直接与地面发生碰撞。而除此之外,苹果在专利中甚至还提出了另一种更加超前的方法,即通过高速震动产生空气薄层,并且借此减缓下落的速率。暂且不论它是否真的有效,这一设想本身便有些令我匪夷所思。夸张一点来说,试想一下当你的设备从手中滑落,它居然会嗡嗡叫着缓慢平稳落地!或许在未来,会有黑客通过植入病毒的方式,操控用户的手机嗡嗡叫着飞到黑客设立在华强北的手机回收店也不一定。

3D显示与眼球追踪:呈献给霍金的美好未来

150217808
苹果早在2012年就申请了立体3D界面的专利。结合3D屏幕显示的专利,大有可为

而相比于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设定,苹果在去年年底提出的3D显示屏专利则要朴实刚健得多。这一专利的详细描述是这样的:“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三维显示环境”,它会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来识别用户面部朝向,并且根据朝向来调整3D现实环境的透视投影。简单来说,我们都知道iOS7中提供了主屏幕的”视差效果“,当我们轻轻改变设备在空间中的位置时,设备的壁纸也会随之细微变化。而这一”3D显示屏“专利,实质上就是将视差效果程序输入的陀螺仪数据变更为摄像头数据。但问题是,用户会不会在看屏幕的时候,因为设备在手中的轻微位移与3D显示效果相叠加而产生不适感,要知道即便是iOS 7的视差效果也有用户反应感觉恶心想吐的。

在今年年初苹果申请的另一项专利,则与之有些关联。这项专利提供了一种”眼部追踪技术”的解决方案,苹果将这项技术命名为“抵消移动指示器知觉消逝的系统及解决方案。”据介绍,这项专利为了消除特克斯勒消逝效应,即当用户在长期看着某一事物的时候,会对不变的信息做出调整,使事物看起来产生一些变化。

这么说或许有些抽象,简单来说,当人长期看某一点的时候会发生消逝效应,最常见的就是长时间盯着某一个字,这个字会变得让你感觉“不认识”。而苹果所做的,就是检测用户的眼球运动,眨眼活动,用来在特定的时间应用一些动画,以免用户因为发生消逝效应而感到不适。但问题来了,用户为什么会在看苹果设备的时候,眼球长期不转动呢?结合上面的3D显示技术来看,说不定苹果正在给霍金开发某些特殊的装备。

精致而脆弱的Home键摇杆

同样是在2015年初,苹果公司的另一项专利看上去会让玩家感到兴奋。嘿,你见过iPod Touch背后那个用来挂手绳的小小的暗扣吗?它平常的状态是一个小小的金属圆点,与背壳完美地齐平,但当你按下它的时候,它会弹出来,让用户把手绳挂在上面。而这项最新的摇杆专利的设计与之有些类似。

你看,它表面上呢,是一个Home键,八成还带有Touch ID功能。但实际上呢,它是一个手柄摇杆,即便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搓《怪物猎人》。它的高度略高于手机表面,你可以自行联想一下PSP的摇杆的样子。而在游戏结束之后,玩家也只需要轻轻一按,咔哒,Home键摇杆就可以收回到空槽中,这是不是很方便呢。

但就像其他所有苹果专利一样,这一专利令人怀疑的一点在于,它究竟有多可靠?用户会不会因为在玩儿游戏时用力过猛而让Home键飞出去,因此在上班的时候无法关闭YouPorn的网页回到主屏幕?设计轻巧简单,但对于同时具备摇和按两项功能的这一装置来说,恐怕损耗率也要比普通的Home键高出数倍——要知道,在苹果商店更换Home键的价格,可是1198元。

当一切合而为一时,所展现的未来

说了这么多,不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苹果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未来:用户小李,最喜欢看美剧和玩游戏。她手中的苹果设备在她播放视频时营造出立体的影院效果,而通过检测眼球转动,她目光所致之处会产生一些细微的调整,提升观看体验。她喜欢拿着设备,用背后的触摸功能玩儿音乐游戏,这样操作比以前单纯的点按能够刷到更高的分数。即便不幸设备落地,由于”高速震动产生空气薄层“专利的存在,她的设备也不至于摔得惨兮兮,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摄像头、屏幕等重要部件的损失。而在玩儿一些动作游戏的时候,弹出的摇杆装置也可以让她体验到和PSP一样的乐趣。

但问题是,就像著名的费米悖论所说的那样,这一切,现在都在哪儿呢?

150217809
如果一切功能融进我们的设备中……它看上去会不会像是一把瑞士军刀?

”不管有用没有用,先买了再说,总比没有强“。这是一种有趣的消费者心理,在面对同质化竞争的产品时,这样的思考方式十分受到厂商的欢迎,因为这使得那些”撒上糖霜的甜甜圈“要比”没有糖霜的“更加畅销,而”糖霜“所带来的成本差要远低于产品本身之间的差价。正是在这样的消费者心理下,很多科技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实现一些使用价值并不甚高的功能,而忽略了在真正重要的技术领域的探索。

而与之相对是一种厂商思维,”不管有用没有用,先申了再说,总比没有强“,这些”黑科技“的诞生来源于某个研发人员的灵光乍现,或者是对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的整合与重新设计。但在很多时候,它们只是一种战略储备物资,公司申请这些专利的目的,一方面是鼓励创新,体现出作为科技公司的价值,而另一方面,也为了在某些可能被运用到实际设备中的专利上抢占先机,以便在未来某日对簿公堂时压倒竞争对手。

虽然如小李那般的未来暂时我们还无福消受,但通过这些专利细节中看到的细微的进步,看到的思路的拓展,也足以使人惊喜。从量变到质变,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嘿,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我可以在办公室遥控变成无人机的手机回家,帮我把遗落的重要证件送来呢?

0

编辑 辛羽

tanyuxin@chuapp.com

字斟句酌是为了让心情充斥字里行间。

查看更多辛羽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