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屏幕上出现光效炫目的二星角色“软饭骑士那克鲁”的时候,弹幕密度突然增加:“大家别看这位装备这么闪,其实也就2星。”“2星的你怎么这么闪。”
我想可能很多人都在B站看过视频,其中的一大乐趣就在于看屏幕中间飘过的弹幕。在B站观看《锁链战记》动画版时这同样是最大的乐趣,即使视频没有自带翻译,还是吸引了不少《锁链战记》的玩家前来观看。在弹幕中,玩家们时而对剧情和配音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时而感叹一下动画里以稀有卡牌为主的豪华阵容。当屏幕上出现光效炫目的二星角色“软饭骑士那克鲁”的时候,弹幕密度突然增加:“大家别看这位装备这么闪,其实也就2星。”“2星的你怎么这么闪。”玩家们的反馈并不是完全依赖动画的叙事节奏,经常会联系到游戏中角色的属性、设定、技能等等方面,这构成了游戏改编动画的一个独特现象。
在日本,这种尝试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06年的《手机少女》。《手机少女》本身是一款在非智能机平台上运行模拟恋爱游戏,在容量以及低音量的限制之下,有300种以上不同的剧情,7种游戏结局,并且邀请到当时一线的声优小清水亚美、高桥美佳子为游戏配音。在07年的时候,《手机少女》推出了同名动画,动画沿用了游戏豪华的声优阵容。由于这款游戏的移动版只在日本发售,并且时间比较久远,我们无法确定反响动画的反响究竟如何。但从后续作品接二连三的推出的情况来看,玩家和观众对只能单线叙事的动画相当不满足。游戏制作公司后续还推出了角色专属游戏《手机少女:绫乃Spirits》,来满足粉丝们的需要。
进入智能机时代以后,这种游戏动画化的过程步伐相当之谨慎。《恋研》是Mobage平台下恋爱模拟游戏,于2010年问世,排名维持在Mobage平台游戏的前20名。其改编动画《恋研:我们变成动画啦!》在2012年推出。动画沿用游戏声优已经成为惯例,在不知道这部动画改编自手机游戏的情况下,这部动画仅仅凭借豪华的声优阵容就吸引的观众的目光——户松遥、丰崎爱生、钉宫理惠、石田彰等等。
动画采用的5分钟一集的短篇动画的形式,主要内容和“恋爱模拟”或者是“恋爱研究会”这些关键词并无瓜葛。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全部剧情:“恋爱研究会的成员要向大家传播爱的真谛,于是踏上了成为偶像的道路!”大概是因为动画剧情太过跳脱,观众们大多都没意识到其背后还有一个同样由各位声优出演的手机游戏。在百度相关贴吧里,除了置顶帖简单介绍了Mobage平台的注册教程,剩下的都是零零散散的水贴——话题从动画视频下载,到“深夜求助:爱情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天马行空。
同样是手游改编的动画,其实侧重也各有不同,并非所有手机游戏改编动画都会以大牌声优作为卖点,比方说由收集养成类游戏《滑子菇栽培》改编来的《滑子菇大家族》(なめこ家の一族)全程没有任何配音。《滑子菇栽培》是一款收集类游戏,玩家在游戏中通过培养各种各样的蘑菇,解锁图鉴和特殊壁纸。由于滑子菇可爱的外形和神态,颇受玩家喜爱。在游戏中,这些蘑菇都是以一个一个单独的图鉴出现;但是在动画中,制作人员把图鉴中的蘑菇列出长幼次序,编成一个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呈现在玩家面前。这样的改编很符合游戏本身的基调——诙谐、轻松、有趣。但这个动画本身并未在电视平台是播出,而是通过发售DVD光盘的形式和玩家见面。这样的发售方式,在一开始就决定了这部动画是做给玩过游戏的人看的。
2014年是全球手游发展的重要一年,不仅人们对移动游戏产业的看法已经成熟、内购模式更为普及,之前两年酝酿的产品也陆续推出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游戏改动画之风也愈演愈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需要提一下:一方面是由于动画市场本身缺乏好的原创设定和剧情;另一方面,日渐庞大的游戏市场,既有好的设定和剧情,也有钱来投资动画产业。当故事性和资金都不是问题的时候,这些已经积累了一定人气的手机游戏改编动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巴哈姆特之怒》在玩家中有着“氪金卡牌游戏鼻祖”的称号,游戏的运营历程横跨功能机和智能机时代,一直运营至今。游戏本身和我们常见的卡牌游戏并无太大区别,全程自动战斗、玩家到游戏后期的乐趣紧紧围绕卡牌收集和进化,卡面绘制十分精美;游戏整体的UI设计十分粗糙,但考虑到它有着接近5年的运营历史,倒也是可以接受。这款游戏曾经以《巴哈姆特之怒:霸绝苍穹》的名字短暂进入中国大陆,但由于整体运营不佳,运营1年以后草草关服。而这款游戏的改编动画《巴哈姆特之怒Genesis》现在成了这款游戏最佳的广告。
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动画本身的制作水平有相当大的关系。首先《巴哈姆特之怒Genesis》并未采用在常见的“制作委员会”来筹集资金,全部制作资金由游戏公司Cygames一力承担;其次,在动画制作的细节方面,官方可谓是精益求精不遗余力,甚至邀请到管弦乐团为动画现场录音,由于制作预算十分豪华,甚至出现了制作人为参与动画制作,纷纷报名争先恐后的情况。大手笔的投资,将一集TV动画的制作水准直接推上动画电影的层次,吸引了众多动漫迷的目光。动画和游戏同一世界观,主要剧情和角色则是原创设定,所以即使是对游戏不了解的玩家,也可以轻松理解整个故事的设定。
而对于那些《巴哈姆特之怒》的资深玩家来说,他们的乐趣在于在动画中寻找和游戏一直的细节,比方说女主角的衣服——女主角的很多套衣服都是参考了游戏中的高等级卡牌。细心的玩家甚至放出了动画截图和游戏卡牌的对比图,让一些对游戏不甚了解的玩家认识到:动画里的细节,都是有据可查的。虽然国服已经停止运营,但这并不妨碍一部分玩家看了动画以后,选择去美服或者是日服,感受游戏本身的魅力。
同样用动画激起玩家游玩欲望的还有今年大热的《舰队Collection》。《舰队Collection》是一款由角川开发、DMM运营的网页游戏,因为必须要使用日本IP进行游戏以及账号限制等原因,所以《舰队Collection》游戏在国内普通动漫爱好者里属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游戏。
比起游戏来,动画的门槛要低的多,只要去弹幕网站Bilibili上就能观看。同名动画以舰娘们训练生活的日常为主,辅助一些战斗场面,“提督们”(《舰队Collection》玩家的自称)看到自己心仪的“舰娘”的时候,会发出密集的弹幕以示支持。因为有了这些玩家在弹幕中的科普和动画本身的高人气,“舰娘”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想要玩“舰娘”游戏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一些原本只有小圈子玩家才知道舰娘私服,以及一些仿照《舰队Collection》的手机游戏应时而生——玩家们并不在乎这到底是不是正版游戏,只要有个差不多的游戏玩着就好。
在人们通常的概念里,游戏改编成动画,是动漫行业发达的日本市场才会出现的现象,事实并非如此。欧美的知名手游,也曾推出过自己的改编动画。和日本动不动就上二十分钟的动画相比,欧美地区的手机动画改编游戏显得十分短小,仅仅为了博玩家会心一笑。《鳄鱼小顽皮爱洗澡》《愤怒的小鸟》和《割绳子》这些休闲游戏的动画都不足5分钟,播出平台也大多集中在网络以及一部分少儿频道里。即使在1分钟的短片里面,制作人员也在努力影射游戏里的点。比方说在《割绳子》的动画视频最后几秒,会出现一句“Find the hidden star in the video”的提示。在视频下面的评论栏里,有一些观众说:“我找到了那颗星星!”,就如同割绳子三星通关一样高兴。如果没有玩过游戏的玩家,就不会懂这句提示背后的意义,他们只需要享受前面的愉快情节就足够了。
我们翻一翻将要播出的动画列表,不难发现有一大波手机游戏改编动画排在接下来的档期里:在《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在上架之初就为动画化做好了准备;文字AVG《吸血鬼福尔摩斯》因为语言问题一直难以传播,而它的改编动画将于4月播出,是一个提高曝光度的好机会;音乐节奏游戏《Show By Rock!!》的动画也将要在4月5日正式播出。动画推出同同名手机游戏已经不是新鲜事,而从手机游戏到动画的改编也在渐渐成为趋势。对厂商来说,游戏改编动画可以进一步吸引关注,甚至于取得进一步的改编收益。
我曾经和学妹一起讨论过手机游戏改编动画的问题。她那时沉浸在《Love Live!》游戏中无法自拔,提起《Love Live!》的动画,她略带遗憾地说:“我先玩的游戏后看的动画,看完动画的时候有点小小的舍不得。游戏还可以一直玩下去,但动画看完了就完啦。”看动画是完善玩家体验的过程,这可以用营销领域的黄金法则来概括:做出超越用户期待的产品。
游戏中的NPC在动画里面拥有了自己的意志,仿佛在另外一个维度上,真的会有剑和魔法的故事。在此时此地的玩家,虽然不能亲历,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观测那些故事,我们只需要轻点屏幕、操作角色,做一个好读者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