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青睐之光即将被移除,让我们来谈谈它的功过是非

2013年2月,G胖曾把绿光称作一个“选举失败的典型”,并声明会考虑将它移除。这句话正好在4年后得到了兑现。

编辑sigil2017年02月14日 11时57分

绿光到底是干什么的?

2012年9月,V社启动了Steam青睐之光,俗称绿光,这是一个“征集社区帮助,挑选新游戏在Steam上发布的系统”,“开发者为他们的游戏发布信息,截图和视频,然后得到足够的社区支持,使游戏能被选中,最终发布。Steam青睐之光同时帮助开发者获取来自潜在顾客的反馈,并在开发期间为游戏创建一个足够活跃的社区。”

简而言之,绿光的作用就是:开发者上传游戏信息,问玩家支持不支持,玩家投票,Steam再根据投票情况决定游戏是否上架。

许多人关心具体的上架票数或比例是多少,但Steam明确有说:

和具体的得票数相比,Steam青睐之光更关心一个游戏是否相对其它游戏更受关注——我们需要客户来帮助我们对他们想在 Steam上看到的游戏进行排序。

一旦我们看到游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将主动联系开发者,不管它们是否获得了特定的票数或是否曾经排名第一或第二。我们最希望的是找到人们喜欢的游戏,而不是要求它们获得某个特定数量的投票。

一直以来存在某种说法,称绿光让玩家决定游戏是否在Steam上架,但那是不准确的。绿光的作用是让Steam了解一款游戏的受欢迎程度,然后主动、优先服务并曝光那款游戏。

事实上,许多开发者在游戏通过绿光以后,仍然不清楚通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祈祷。开发者可见的绿光投票排名能让他们心里有个底,但一切仍然有不确定性。

为什么会有绿光?

Steam想通过玩家投票来弄清楚游戏的受欢迎程度,这听起来有点儿简单粗暴。

但在绿光出现以前,Steam和发行商们其实很难判断一款游戏是否受欢迎,开发者也很少能以有效途径证明自己的游戏能够受欢迎,尤其是Steam这样存在大量独立开发者、中小开发商的平台。绿光给了他们机会,顺便说一句,几乎在同时期,众筹也给了他们另一个机会,许多绿光游戏都会同时开启众筹。

而绿光的出现还有另外几个背景因素:首先,Steam上的游戏逐年增加;其次,Steam此前高度依赖人工挑选的机制越来越不能准确判断哪些游戏受欢迎;此外,Steam在2011年推出的创意工坊效果很不错。

因此,绿光应运而生。

绿光的功劳

2月11日,Steam官方博客发布“Steam的蜕变”一文,宣布绿光即将被移除,并以新的“直接发行”机制取代。在文中,V社称Steam创立13年以来已逐渐从一个严格把关的商店转为接近直接发行的形态,而青睐之光则是这一路上最后也是最大的阻碍。

但绿光的功劳不可抹杀。Steam对此已经有很好的说明:“一路上,我们靠青睐之光为许许多多的开发者降低了发行门槛,让大量的优秀新游戏得以上架Steam。截至今日,销售额突破一百万美元大关的青睐之光游戏已逾百款;如果Steam今天还停留在过去高度依赖人工挑选的商店,这之中将有许多游戏连发行都不大可能。”

绿光确实降低了发行门槛,靠玩家选出了大量优秀游戏。

绿光的问题

可自绿光上线的第一周起,它的问题就从不间断。

在第一周,绿光上出现了大量“半条命3”、色情游戏以及《我的世界》之类玩家想玩于是伪装发行商上传的游戏,数量之多,已经严重影响效率,当周Steam封掉的绿光游戏比正式上架的游戏还多。

这才有了后来的100美元准入门槛,一直延续至今,并将在未来的“直接发行”机制中得到保留,Steam的说法是为了杜绝“无聊人士”。此外,这100美元是一次性的,付了就可以提交任意数量的绿光游戏,而且100美元会全数交给慈善机构。

滥用绿光也会导致100美元被没收

门槛的问题解决了,在半年间,绿光大约正式选出了42款游戏上架。但G胖仍然说他对绿光太不满意,2013年2月,他明确把绿光称作一个“选举失败的典型”,并声明会考虑将它移除。这句话正好在4年后得到了兑现。

这4年间,绿光的上架游戏从42款上升到千款,但与此同时,未通过的游戏也越来越多。上绿光只需要视频、图片和文字,Steam对开发者保证,那些没被接受的游戏“会一直停留在Steam青睐之光上,直到您打算撤销为止”。

可想而知,并非所有的开发者都会去主动撤销,绿光游戏就像城市中废弃的、不可回收的自行车,越积越多。就连App Store那样鱼龙混杂的地方现在也会清理过时应用和游戏,绿光却不然。

绿光的另一大问题是“假”发行商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外比较严重。一些发行商会以保证通过绿光为借口,骗取发行权,事实上他们会做的仅是各种拉票。在游戏上架后,他们又经常打折,薄利多销,赚取分成。

拉票的常见手法就是送Key拉票,包括国内的各大Steam玩家社区,我们也能够看到这种行为。Steam对此表达过官方态度:

我可以通过赠送我的游戏来换取投票吗?

我们不认为用赠送游戏的方式来换取投票能够真实地反映顾客的兴趣。这些投票在评估是否受青睐时仍会被考虑在内。

如果我的游戏被 Steam青睐之光接受了,我能否将Steam版本的激活码发给先前购买过游戏的顾客?

一旦您的游戏被允许在Steam上发行,您想要多少激活码,我们就给多少,无需花费一分钱。

所以这种行为是正当的,没有问题,但Steam认为这违背他们的初衷,不能够真实反映游戏的受欢迎程度。

Steam对送Key拉票的禁止

但送Key拉票的现象至今仍愈演愈烈,2015年2月,V社就专门发文开始表达对送Key拉票行为的不鼓励和担忧,当然,事实上这一行为没有被真正禁止。结果现在它从根源上就要被切断了。

考虑到玩家投票是未来的“直接发行”机制唯一确认移除的功能,而了解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又是绿光的首要目标,不能够真实反映游戏受欢迎程度的玩家投票极有可能就是Steam移除绿光的一大主因。

另一方面,绿光作为社区也没有创意工坊那么活跃,多数玩家不会去浏览绿光,你去绿光,很有可能是因为玩家社区或者媒体报导那上面出了某个奇葩、或者早有名气的东西。

“直接发行”可能怎么改?

某种说法称Steam未来的“直接发行”类似App Store的官方审核,开发者交钱,Steam审核,游戏上架,相比绿光就是移除玩家投票一步。

而另一种说法类似于我之前谈到的“与绿光几乎同期诞生的众筹”,相比绿光只是把“玩家投票”的一步换成了“玩家交钱”,和众筹一样,玩家预购游戏,如果最终没达标(可能是5000美元),玩家将获得退款,好比众筹式预购。

Steam Spy也谈到了众筹式预购,称先前提到的5000美元可能就是一个门槛

这一众筹式预购的证据在于,在玩家投票不能够真实反映游戏受欢迎程度的情况下,Steam的价值判断标准成了“付费率与游戏时长”,金钱与时间。这在“Steam的蜕变”中也有体现,新一次探索更新Discovery 2.0在他们看来是成功的,理由就是这两项数据。

但问题在于,时至今日,Steam确实还需要提前了解一款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吗?

近几年的Steam更新如果存在某种变化趋势的话,那就是“内容途径与个人化商店”,这也是他们花大力气、花大资源的地方。而绿光这几年则让他们发现,所有游戏都有他们的受众,他们甚至称对此有些意外:

这些意外的成功案例充分显示出Steam平台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家,每个人都在找寻不同的体验。比方说,有玩家会花费几千个小时在一两款游戏上,但同时也有玩家每年都会买进大量游戏,但每款都玩不久。有人听到4X策略游戏(探索、拓张、开发、征服)就特别兴奋,也有人只买视觉小说。

G胖很早以前也表达过对盗版的态度,Steam做的不是抵制盗版,而是提供更好的正版服务。我相当怀疑他们会采用类似的思路,不再设置更高的上架门槛(除非是为了阻挡“无聊人士”),而是把重点放在让玩家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上,Steam上越来越多的F2P和手游移植,以及从来就不低的游戏质量下限,也都可以说是证明,这个平台正越来越多样化。

应当承认和庆幸的是,不同于出新作,V社对于改进Steam是有上进心的。我回头去看“Steam的蜕变”一文时,也发现底下英文玩家的讨论已经超过120多页,并仍在持续增加。这或许也能让人对尚未公布细节的“直接发行”机制多一点信心。

9

编辑 sigil

louxiaotian@outlook.com

赞美太阳!

查看更多sigil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