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本就在动作方面有代入优势,改编的影视剧在文戏上下功夫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1月15日,广受瞩目的动作冒险游戏《最后生还者》的同名改编剧集在美国HBO流媒体平台和电视台正式上线。本剧由HBO筹拍,由曾在2019年执导口碑剧集《切尔诺贝利》的Craig Mazin担任导演,游戏主创兼编剧Neil Druckmann也参与了剧本创作和演员的选定。《最后生还者》整季为9集,剧情基本延续了系列游戏初代的框架,讲述乔尔护送偶然认识的少女艾莉横跨末日之后的美国的故事。截至今天(2月6日),电视剧已经播出4集,在评分网站(如IMDb和豆瓣)上都获得了高分。
我既是游戏玩家,也是影视爱好者。可每当某个游戏宣布要进行影视化改编,我会突然警惕起来。这都拜一些比较痛苦的观影经历所赐。比如不说主角名字就仿佛路人故事的《神秘海域》,连迈克尔·法斯宾德的颜值都救不过来的莫名之作《刺客信条》,以及从第1部到第7部口碑逐渐滑坡到不及格的“生化危机”系列。
这类影片最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陷入空洞的工业化和大制作的怪圈。早年口碑较好的那些影视改编也是商业类型片,比如老版“古墓丽影”系列,最初几部“生化危机”系列,乃至“寂静岭”系列,也有问题,但它们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多少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安吉丽娜·朱莉和米拉·乔沃维奇不仅拥有极大的个人魅力,先进的特效布景和刺激的动作场面也能让观众大呼过瘾。
在好莱坞影视工业极度发达的今天,当初的视觉奇观都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甚至可以说变成院线片的标配和及格线。游戏行业也不甘示弱,不少大厂的宣传片和播片CG都让人直呼“这可能是一家被游戏耽误了的电影公司”。不过,要真把游戏改编成电影,这其中还有一些难题。很多游戏的剧本原本就没那么推陈出新,只是为了串联起紧张刺激的跑酷或战斗,终究是非常标准的冒险故事。玩家玩着开心,本质上是因为自己可以操作,可以选择,可以亲历。观影时只能坐在椅子里看着别人打打杀杀,故事却十分平庸,自然会觉得难以接受。
人物和设定魔改也是家常便饭。其实有一些出名的游戏,原本提供的故事框架很不错,改编时忠实原作就好,可电影主创们偏不信邪,随手乱改,导致玩家和一般观众都不满意,你甚至搞不懂电影出品方要讨好的到底是哪一类观影人群。
在电影版《刺客信条》上映的当天,我坐在影院里看着演员们在黄沙弥漫的建筑中上下翻飞,拿起各种彩蛋一样毫无真实感的武器和敌人肉搏,只想在心中大喊:“不如给我个手柄!”
所以,对于《最后生还者》,我最不乐意看到的就是它被拍成烂大街的丧尸片,把重心放在一定会显得特别冗长无趣的枪战和逃亡上。
幸好HBO没有选择那种拍法。从第1集到第3集,除了被玩家盛赞的场景、妆造的还原度之外,剧集的确懂得一个失去了手柄的玩家究竟想从剧集中看到什么。主创们压缩了相当多的动作场面,删减了绝大部分探索过程,但在几乎逐帧还原游戏关键情节的基础上,补充呈现了很多只有戏外视角才能看到的塑造性的内容。
我非常喜欢第1集中乔尔的女儿莎拉放学之后先去城里修表,再去拜访邻居老太太的原创段落。那种拍摄方式是惊悚片中非常经典的“暴风雨前的宁静”——已经有事情开始不对劲,但主人公浑然不觉地继续过着寻常的生活,还偏偏睁着眼睛错过种种异变的关键细节。处于屏幕之外、无从干涉人物行动的观众只能干着急,紧张得手心冒汗。
在游戏中,这种紧张感是通过让玩家直接控制莎拉传递的。我们作为孤身留在家里的小女孩,听着外面的警笛声和犬吠,看着新闻中的爆炸场面,身临其境地陷入恐慌。电视剧也照搬了这一段,但如果只有这一段,因为缺乏操作感,惶恐和惊悚的效果想必不会这么充足。
改编幅度最大的第3集则完全脱离主人公的视角,讲了原本在游戏中的路人NPC比尔和弗兰克的人生故事。这个看似可有可无的故事除了补足一部分世界观之外,其实在这么早的时候就已经概括了整部游戏曾给我留下的氛围印象——荒芜,但葱郁且优美,一如贯穿整部作品的绿植覆盖的废土美术风格。毕竟“The Last of Us”直译过来是“最后的我们”,必定要多讲述人的故事。
剧版提供的旁观者视角也让我意识到,之前我直到通关都不曾仔细审视过乔尔。因为在游戏中操作的是乔尔,所以我的目光大部分时候都通过他的眼睛放在艾莉身上,很少关注他自身。我对艾莉的感情,是逐渐萌生的“这就是我女儿”的感情。电视剧的视角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注视乔尔,同时从外部审视这对“父女”的关系。
也许是因为剔除了战斗之类的转移注意力的因素,我在剧版中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前3集的叙事其实在逐步完成对乔尔的剥夺,剥夺了他的女儿、搭档和朋友,使得后面与艾莉的关系有发展的机会。这3次剥夺分别对应着最早的创伤(丧女)、出发的理由(免疫)和坚持下去的决心(保护),与他和艾莉的旅程有严格的对照,层次比在游戏里忙着用板砖拍蘑菇人要容易理清。电视剧对这种节奏的精心安排,提供的是一种相当细腻且连贯的情感体验,让观众得以成功完成从“扮演者”到“观看者”,也就是从代入到共情的转化。
所以,我觉得此前很多游戏改编作品之所以“翻车”,正是因为让玩家失去了代入的手段,却也未能建立起共情的联结。我不是反对游戏改编电影拍成动作片,而是说,在游戏本就在动作方面有代入优势的情况下,改编的影视剧更加重视文戏的质量或动作场面中的叙事效率,会让玩家在银幕和荧屏之外的观感更为舒适。
能够在叙事上调整到这个地步,再加上HBO本就高于业界平均的制作水平,剧版《最后生还者》目前已经成为我最喜欢的游戏改编作品。
因为播出反响不错,HBO很快宣布续订《最后生还者》第二季,确认将涵盖《最后生还者:第二部》的剧情。果不其然,相关新闻下面的评论区里又刷起了“梗”。发售近3年,这部作品依然很难找到平和讨论的环境。
虽然我也未能完整通关第二部,但当初让我“弃坑”的原因主要是它的操作安排,而非剧情。在我眼里,叙事方式的作用有时候大于故事本身,尤其是在我必须通过操作亲身参与的情况下。
在游戏中,制作人希望我能在一些时候操作艾比,代入她的视角去理解她所面临的状况,这原本没什么问题。但实际的游玩感受却是,每当我作为艾莉,因为艾比的行为正在气头上,就会被强制切换到操作艾比的环节,好像制作人在按着我的头说教。
这种设计起到的效果和制作人的初衷南辕北辙,也是导致我难以投入并最终弃坑的原因。所以,我在当时的舆论混战中表达过一个观点:假使《最后生还者:第二部》是电视剧而非游戏,我对它的评价可能会高得多。因为电视剧的代入感更弱,观众更天然地处在上帝视角,不会在剧情中特别严重地被自身的情绪影响。坐在旁观席上,在双女主之间切换时的心情也会更加平滑。如果能优化一些不太高明的人物塑造,尤其是艾比的父亲就更好了。
至少这是我对电视剧版《最后生还者》后续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一定会成真,但目前电视剧的态势让我对此多了一点信心。我知道,这个系列至今仍充满争议,而且很可能会一直争议下去。但它终究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未来它会如何被演绎与呈现,我就暂且相信HB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