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可以用来处理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由于人性的弱点,当局者迷,有时候事后的回忆能帮助我们更加明晰地看到事实。
前天我们有个专题叫《回乡手游异闻录》,各位同事大致谈了谈春节假期回乡看到的手游见闻。今年过年我没回家,所以没有掺合这个。但我可以谈谈我的侄子,一个98年出生,现在在家乡——一个四五线的北方小县城念书的中学生。去年他来北京找我玩了几天,彼此有了不少交流,让我对家乡这一代孩子的游戏观念有了一些侧面的认识,在这里简单说说,就当管中窥豹,抛砖引玉。
时值盛夏,侄子来北京随身带了一个iPhone4s,玩得最多的是当时如日中天的《刀塔传奇》。那会他的等级比较低,只有40多级,但有趣的是,他打这个游戏时非常专注,仿佛全身心地投入在里面,口中不时念念有词,险胜了对手会很直接欢呼出来,如果被boss残血反杀,神态也会非常沮丧。看他玩《刀塔传奇》,仿佛这不是一个只能攒必杀放大招的游戏,而是一个富有策略性的,对操作要求也高,很有挑战性的游戏。
侄子在手机里下了不少攻略,看到我手机里也有这个游戏,等级比他高不少,先拿过来把玩了一会,然后热情地为我介绍哪个角色值得练、哪个队伍搭配好、哪个我练的角色现在被砍了、怎么坐飞机——《刀塔传奇》里的俗语,意为向高排名好友借位,快速爬升到竞技场前列以获取大量奖励。
我有些汗颜,说实话,平时见了太多手游,很难像他如此投入地玩一个手游,特别还是个国产手机网游,原因大家都懂。这让我有种错觉:我们做的事情,是不是离这个市场的主流用户需求太远?我们对游戏的好坏评判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是不是从小接触网游长大的玩家,他们对游戏有着全新的审美了?游戏是否真无高下之分,只有口味差异?
我进而想到一些有关侄子的林林总总的琐事,他是个标准的新时代少年,打记事起就在互联网的伴随下长大。小时候他很喜欢玩CF,经常缠着我给他充Q点,冲了就屁颠屁颠地去买一些可笑的只能用一个礼拜的匕首锤子什么的道具,我当时是挺鄙夷的,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有些惭愧——大家不都是这么一路过来的吗,在我小时候,大人们看我玩电子游戏,大概也是感到愚蠢和不可理解的,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依然是充满爱与欢乐的我的童年。在我成了大人后,显然应当对新一代的爱好包容一些,不然不就重蹈当年电子海洛因的覆辙与偏见了吗?
于是我问他:
“你现在想起小时候玩的CF,是什么感觉啊。”
我侄子说:
“我感觉当时好傻逼啊,怎么在那个上面花了那么多钱。”
这是整个2014年,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本来我已经在劝说自己,不要把游戏的文化成分看得太重,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国内不同国外,当下也不比当年,存在即是合理的,有受众的游戏自然有人喜欢,有人喜欢,就是他们的好游戏,来自道德制高点的批判似乎也有些无足轻重。
然而,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不管时代怎么变,一个真理是:一个好的东西,应该是给你留下好的回忆的,而不是厌倦与后悔。我小时候省下早饭钱去打街机,省下生活费买主机,为此还耽误了早恋,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挺宝贵的记忆。以己度人,我以前便认为玩着《征途》这类网游长大的小孩,日后回想起这些游戏,大概就像我看到《赤色要塞》《名将》《红色警戒》、CS这些老游戏一般亲切。
我侄子的表现让我意识到情况没有这么简单。由于时代的原因,他玩的当然大多是网游。又因为地域限制,基本只能接触到一些二三线网游——就是那些把地推做到县城级别的产品。谈到曾经热衷的游戏时,比较怀念的只是一起玩的小伙伴,对游戏本身则没多大感觉。抽离了人际关系后的网游,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生命,变得没有温度,没什么可留恋的地方。如果出于某些原因投入了很多金钱,事后回想起来就更后悔了。
这给了我一些启发,可以用来处理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由于人性的弱点,当局者迷,有时候事后的回忆能帮助我们更加明晰地看到事实。
比如行业内的老大难问题:如何界定什么是数值成瘾,什么是游戏性,这是个没法操作的事情。但对于一款游戏而言,不管当时玩的时候抱有怎样的观念、见识、想法,事后回想起来,能有一个不空虚不后悔的回忆,就是个好游戏。而不管你多么沉迷一个游戏,哪怕废寝忘食地投入了一个月,当你流失后,如果再也不想多看它一眼,回想起来充满了厌倦和空虚。那么你玩的应该不算一个好游戏。对号入座,大家可以回忆这两年你玩过的一些游戏,哪些能回忆起一些乐趣,哪些根本回忆不起什么。
在当前成王败寇的价值观下,这或许是个可以参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