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信息跃然屏上,身处绝境的宇航员正在向你呼救,而你是他唯一能够联系上的人类。拿起手机戴上智能手表,陪伴他度过难关吧。
当你百无聊赖地拿起手机查看新闻,或者翻阅朋友圈里各种挤眉弄眼的自拍照时,突然一条来自神秘人的信息推送到了屏幕上,他声称自己正在遭遇危险,而周围的同伴已经全部丧生,你就是此刻唯一能够联系上的,并且能帮助他的人。相信此时此刻你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关掉其他烂俗的应用,赶快进入这部被称为《生命线》(Lifeline...)的冒险游戏中一探究竟,尽管这种花招在两年前就是《共和国》(Republique)玩剩下的东西……
从风格上来看,《生命线》应该可以归入“太空科幻惊悚”的范畴,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两个月前上架的《深空呼救》(Mayday)。后者的游戏画面虽然只有代表敌我双方两种颜色的小点以及绿色线条绘制的飞船舱室,不过至少还有配音演员们声情并茂地演绎,哪里像这部《生命线》,完全就是一堆不断从屏幕下方跳出的文本。所谓的互动操作,也仅仅局限于在回答选项中进行二选一。不过《生命线》的重点根本不在于所谓的互动性,因为从本质上说它就是一个文字冒险游戏,而且剧本作者相当大牌——《真人格斗X》《与狼同行》等知名漫画作者Dave Justus。
《生命线》的主角(也就是不断给你刷屏的家伙)是弗雷拉货运飞船上的船员Taylor,他遭遇也是小成本太空科幻片一贯的模式:飞船发生了故障,逃生舱坠入异星,搜寻幸存者与资源,试图逃出生天。其过程自然各种波折、各种阴谋以及各种异形生物。平心而论,本作的剧本还算拥有不错的可读性,某些反转的设置的确让人震惊。不过更加让玩家惊奇的,是本作的表现方式。
通过对话选项来决定故事的发展方向,这是文字冒险游戏的一贯作风。《生命线》的创新就在于它的全部故事都是以实时方式交代的,故事并不会通过蒙太奇手法将空当儿全部删去,而是以流畅的方式呈现给玩家。
美剧《反恐24小时》应该是Real-Time叙事的典范了,不过当主角Jack Bauer忙于琐事的时候,我们会跳到其他角色演绎的故事线中,不会有冷场的情况出现。与之相比,Taylor在这场独角戏中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当你建议精疲力尽的Taylor在临时庇护所打个小盹,或是翻越一座山头寻找母船的残骸等行为之后,我们只能等上几十分钟拍,甚至是数小时之后才能收到他的信息,期间屏幕上只有“Taylor is busy.”这行小字。主角与玩家之间是单线联系,我们并没有“唤醒”对方的方法。
其实,制作组也设置了一个让主角跳过“Busy”方式的内购(12元),但本人认为这么做会让游戏的最大特色瞬间荡然无存。相对于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本作更注重营造出与游戏主角之间“Keep in touch”的状态。从字里行间我们会感受到远在银河系深处挣扎的Taylor是一个力量微薄、胆子很小、缺乏自信,但同时又有强烈生存欲的人,这种人物形象更容易与玩家产生共鸣。
Taylor显然不是英雄,但他却有着自由意识,不会完全受到玩家的控制。有时Taylor会十分慌张地寻求你的建议(虽然他已经有了行动选项,只是不能决择),有时他只是想获得一些安慰性的话语,即便是无关痛痒的文字。有时他会和玩家进行一些高层次的互动,比如在准备露营的时候询问玩家“人一晚上可以接受多少单位的辐射?”。在我们后台退出“百度一下”之后将答案告知,他会在亲身验证之后表示感谢。
Taylor不会占用你的碎片时间,只会时不时地发送信息与你联系,让你觉得他并不是一个游戏角色,而是一个信任你,试图从你这里得到宽慰与行动建议的陌生人(而且还是无法添加进好友名单的那种)。虽然他的生死与你无关,但这种奇妙的互动方式却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关注这个陌生人的命运。因为手中的iPhone或者iPad已经不再是一个游戏平台,而是Taylor与你进行沟通的媒介。
作为首批支持Apple Watch的游戏之一,《生命线》体现出了古老的文字AVG与新锐穿戴式移动设备之间超强的兼容性。和此前本站评测的《巫术3》相比,《生命线》的文字量虽然很大,但每句话均为短信体,不仅看不到复杂的长单句,在手表312×390的屏幕上对于文字的呈现可谓足矣,而且英文单词难度也不大,高中水平再加上一些航天科技中经常会遇到的词语,想要理解故事基本就问题。所以问题来了,咱们先去买块“苹果表”呗。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