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以下场景:同学聚会上,所有的人争抢着一部手机自拍,并作出古怪的表情,时而浮现诡异凄厉的笑声。多么壮观,多么有趣!这就是《那个自拍游戏》。
我参加的聚会,无论人数多寡,主要节目只剩两个,吃和玩手机。“聊天”基本上是尴尬而且计划外的,仿佛一种副产品。去年底,我和朋友及他女朋友在一起吃了顿饭,席间不停在聊他女朋友的手机,他的手机,到最后甚至扯到了手机业生态。我们毕业不久,也非业内人士,但话题就是能这么贫瘠。我觉得错不在我,一边玩手机一边聊天往往如此。有句鬼话叫“吃什么你就是什么”,把这句话改成“玩什么你就想什么”挺有道理。
倒不是说错在手机,游戏开发者们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手机游戏里就专门有个类型叫“pass-and-play games”,指为“朋友之间面对面”场景设计的游戏。这类游戏,有的强调对抗性,例如桌上冰球(Air Hocky)类型;有的强调社交性,例如数不胜数的杀人游戏变种和你划我猜变种。
从“同学聚会”这个场景来考虑的话,前者其实并不太合适。因为同学聚会基本上是多人一桌,这类游戏会把一桌分成数个小群体。可能会有那么几个人玩得很开心,但从全局来看,和所有人低头玩手机没什么区别……另一种情况,有些人觉得除了斗地主和三消以外的游戏都是小孩子把戏,桌上冰球之类的他们根本不愿意玩,那就只能上尔虞我诈的游戏了。“你划我猜like”中,《疯狂来往》曾经很火,后来出了隐私泄露事件。而杀人游戏,我完全反对在聚会上玩它——一局杀人游戏,你起码要说十个谎,误导五十次,进行一百轮不情愿的眼神沟通。人性的阴暗面全暴露了,一点都不适合“炒热气氛”。要结仇的话,我宁可和几个朋友的朋友去开黑打刀塔。
《那个自拍游戏》(That Selfie Game)就是为聚会而生的游戏。
玩法是这样的:屏幕上会有一张表情奇怪的自拍照,你要模仿这张照片做出表情,然后得到自拍。下一步是把手机拿给同伴,他会看到你的奇怪自拍和其他六张更奇怪的图片,然后从中选出你在模仿的那张。游戏的基本概念是自拍+Guess Who(一种在英国流行的双人游戏,详细介绍见此)。创意简单,然而效果不赖。原本“自拍”就是深受欢迎的活动项目。在游戏的带动下,整个聚会的人一起玩自拍,不但有交流,手机在大家手里传来传去;而且气氛轻松,纷纷做鬼脸,对于不配合,强行拍美照的人可以群起嘲笑之。游戏的选图也很有意思:各种meme和名人自拍、网友自拍混合在一起。
目前游戏未公布具体上线时间,但已经在旧金山站的Very Big Indie Pitch(下文简称VBIP)拿下了第三名。就在4月5日,《那个自拍游戏》于柏林站再次参加了VBIP并拿下了第一名。VBIP是PocketGamer在世界各地举办的独立游戏比赛,评审团包括来自Unity这样的行业公司和其他媒体。
最后说两点题外话。第一,我在找材料时发现了一个说法,叫"this selfie game is strong",可能是《那个自拍游戏》标题的灵感来源。它指用非常高难或者有创意的方法自拍,在社交网络上曾风靡一时。我收集到最好的照片是这样的。
第二,有个损招,就是把手机摞成一堆,谁先忍不住拿回手机谁买单。我曾在文章里提到过“Jent玩法“,抱歉再提一次。想想看,十几个手机叠成一座高塔,然后抽签决定一个幸运儿。他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手机抽出来,不需要为饭局买单,为发出清脆响声散落一桌的手机买单就好了。如此就再没人带手机去聚会,问题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