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E3上值得一提的手游新闻少得可怜,这其实叫人有些尴尬,但比媒体更尴尬的可能是一些自觉的欧美手游厂商。
今年的E3刚过去一个星期,关于手游和E3的关系,触乐已经在之前的夜话“手游之于E3,就像《魔兽》之于中国电影市场”中提到过一回了。今年没有出现像去年《辐射:避难所》那样值得关注的作品,甚至说值得一提的手游新闻都少得可怜,这其实叫人有些尴尬。
但比媒体更尴尬的可能是一些自觉的欧美手游厂商,E3是他们的本土游戏展,“E3需不需要手游”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可能就像“ChinaJoy需不需要ShowGirl”对于国内厂商一样重要。为此,PocketGamer.biz采访了几位手游业内人士,我们可以看看他们对于“是E3需要更多手游,还是手游需要有个E3”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
是的,E3需要手游。E3在几年前还是有手游的。我这有几张2012年E3的照片,你看:
可为什么现在不多了呢?因为手游是直接卖给消费者的,不需要考虑零售商,那些上苹果商店的也不会受E3展的影响。而E3需要更多手游,那是因为手游已然成为游戏产业的一个主体。
E3曾经乐于把手游当作展出的一部分,但是发行商们放弃了E3,没有别的原因。威廉(前一位被采访者)说得对,手游是直接卖给消费者的,没有必要在E3参与零售宣传,但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
E3这类展会的主要目的还是建立品牌、刺激玩家,让他们决定该把60美元花在后两年才出的哪款游戏上。因为有3A级的大预算,主机和发行商才能在品牌主导的市场上到处宣传,否则游戏媒体会无话可说。这样,你才能在零售商、发行商、媒体和消费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这关乎产业的运行。与此相较,手游市场是封闭的,只要能帮到苹果手机的销售、或者让谷歌赚到广告钱,它就能够存在。
我认为我们太过注重手游的指标和数据,却忽略了情感和品牌的建立。我们谈论那些超大的发行商在电视上投放广告,是因为那是不常见的。可功能机时代的那些经营者也把钱都投资到JAVA游戏上,那时在广告牌或者杂志上看到手游是很普遍的。
我们可能在赚钱上更强一些,但我不确定在品牌建立上是否也是如此。也许品牌建立到现在不重要了?
我们这个行业缺乏的就是像E3那样的、专门针对手游的展览。为什么15年过去了还没有出现那样的展览,这理由不言自明。是的,我们有很多展览,目的是为展示“独立”开发、或者举办各种高层会议什么的,但当给消费者展示手游的时候,我们应该被并到了CES或者Gamescom的“娱乐”区域。不过为了能做到这点,发行商们可得花不菲的金钱,而且还得接受这些钱可能回不来的事实。
手游玩家大体上都不会在购买前事先调查。朋友要他们去玩什么,他们就玩什么,也有人点了广告就开始玩。
在硬核手游更大、更强之前,支出和收益比例分析表明,手游发行商应该躲开E3。
我不觉得E3需要手游,反之亦然。《辐射:避难所》只是个例,它是一个广受喜爱的3A系列的高质量衍生品,那么它上E3就是合情合理,而且也符合利益。
然而,E3上宣传的作品更多的是那些要1000个开发者花4、5年开发,再花2、3年宣传的的3A级大作。你能想象《皇室战争》发布前1年就开始宣传吗?那它还没发行就要被Vlambeer那样的工作室给山寨了。
上述观点都很有价值。
我完全同意E3就是一场纯粹的交易秀,仍然聚焦在零售上面。但它现在更多的也是一个面向消费者的展会了。大厂们作展前秀的目的,既是向全世界宣传游戏视频,也关乎未来的零售。事实上,前者可能还更重要。
就拿东京电玩展(TGS)来说,它会在最后2天向公众开放。去年TGS上就有很多手游,你在车站看到的广告主要也都是手游。
Cygames到处宣传《碧蓝幻想》,Supercell也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台,走廊上都是他们的广告。
向公众开放这点完全给了手游发行商参展的理由。如果E3也能向公众开放,那么洛杉矶也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我刚刚设想了下展台上一片荒凉的手游区域,感觉两者完全不适合。E3绝对不是手游该去的地方。那又大、又吵,是宣传你的游戏、劝诱顾客购买的地方。
我也想见到更多手游在正确的环境下勇于尝试品牌建立。去年的TGS是一个好的证明。我们得在营销上更加创新,因为用户获取的成本丝毫没有走低的迹象。
手游发行前都是保密的,这不无理由。光是被人看到宣传片,游戏就很容易被抄袭。公众可不知道茫茫手游中哪个才是正版。这种事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