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玩的人越来越少了。
又快到春节假期,总是想起一些往事。高中毕业6年多,同学散落天涯海角,平时联系少了很多,但春节假期一起去网吧“连坐”打游戏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习惯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网瘾少年们常在春节期间拿着比平时丰厚些的零用钱,相会于小区外一家不用身份证也能上网的网吧门前。在五线城市,不用身份证上网是司空见惯的,未成年高中生们趁午休去网吧占座简直是一道街头盛景,阵仗甚至壮观过校园里去食堂吃饭的。
其实细想想,2009年我们开黑玩的游戏和现在差别并不太大,网游派便是《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加《天龙八部》,其余还有联机打《DotA》《使命召唤2》《魔兽争霸3》的,不过比起网游,单机派要小众很多。
高中生们手头都不宽裕,仅有的一点儿钱除了网费大多都拿去给腾讯、搜狐冲业绩了,所以日后瞧不上的辣条、辣片儿那年月都算稀罕物。倘若有人胆敢在网吧点一份泡好的桶面,自己绝对只能捞到汤喝,东家尝“一小口”,西家捅“一小叉”,分分钟扫得一干二净,待众人鸟兽散回到自己的机器前续打副本,徒留面主用叉子拼命在汤里打捞残羹。
上大学后,活动依然继续,但大家的心态上起了变化:一来大学生有平时剩下的生活费,向家里要钱也容易许多,零食、饮料不在话下,上网累了还可去对门、隔壁下馆子;二来时间宽裕了,高中时在网吧包夜游戏是不为家长、学校所容的大忌,大学生放假除了个别家教严的,比起酒吧、KTV,网吧实在是乖仔们的选择了,想去多久都随便;三来网瘾也淡了,高中时上网吧约等于放风,是沙漠里的水,能归到奢侈品范畴。但和我同龄的大学生,上大学后基本上人手一台电脑,玩游戏成了家常便饭,网吧的吸引力自然降低了不少。起码对于我来说,相比于嘈杂的网吧,我更喜欢家和寝室。
不过网吧连坐是不同的,它和自己去网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玩游戏在这里更像是一种社交需求,其实大家一起踢球、唱歌也行,但玩游戏是大部分男生都可以参与的。大学后,《英雄联盟》成了主流连坐项目,这个上手难度相对低、参与人数相对多的MOBA游戏本就人人都会一些,组织起五对五内战来毫无压力。于是,顺风嘲讽、逆风互喷的欢乐场景成了我寒假记忆的一部分。
工作之后,春节是唯一一个回乡人数多些的节日,去年,网吧小队离过年还有好些日子就开始张罗,呼朋唤友一番后,也只凑够了4个人。打了几局《英雄联盟》后,项目自然过渡到了《绝地求生》。这下不打紧,整个春节7天,我大约有4天在网吧打到了凌晨3点。说来也巧,“吃鸡”四人组除我之外的3位都是程序员,此职业以能熬耐操著称,待我下机回家后,他们会把战局延续到第二天早上。
默契的是,假期结束后,大家会当做这一切都未发生过,别说一起打游戏,连聊天都不会——起码我不会,但每到春节时,这一撮人还是能凑齐,这应该就是网瘾青年们的友谊吧。前些日子,有高中同学突然联系我,问有没有推荐的NS游戏,说春节大家可以一起玩,我便推荐了《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特别版》,并约定假期带着NS切磋一二,看起来,这次的假期没准真的可以“合家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