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她和每一位老师都能带着尊严工作,无论是走进屏幕还是走上讲台。
不久前,我们曾经潜入“网课爆破群”,对“爆破”网课的现象做了报道。没有人想到,仅仅半个月之后,就有一位老师在网课直播被“爆破”后不久猝然离世。无论两者之间是否有直接关联,这条令人心痛的消息都让我感到难过。
我已经很久没有点开那几个“网课爆破群”了,毕竟在那里潜水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如果不是为了报道,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接触到这个群体。想进入他们的群聊,我必须要装出“自己人”的样子来发送申请或者回答提问。这让我不得不运用不多的经验,猜测一个2022年的中学生会操一口怎样的网络语言。好在我的伪装还算成功。进群后的半个多月里,我每天都会专门抽出时间来看看他们聊了什么。陌生的语言体系,再加上繁复的边框和华丽的字体,大大减缓了我的信息获取速度,甚至有时需要查查资料才能明白群里正在聊的内容。
内容非常丰富——从跟女朋友分手,到抱怨班上同学,如果忽略不时更新的网课信息,你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班级群聊。能影响他们喜怒哀乐的,也无非是过年发了多少压岁钱、游戏排位赢了几把,以及周末会不会补课。这与这次事件中很多人的推断不同。拥有高超技术、组织分工明确的“黑客”实际上并不存在。
“爆破手”们的动机简单又极具恶意:就是为了“爽”。而怎样才能“爽”,“爆破手”们的看法实际上并不一样。就“爆破”的方法来说,有人觉得“爽”的点在于玩梗。让严肃的课堂上出现毫不相关的电竞选手头像,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猪猪侠”,是一件颇具无厘头风格的恶搞奇观。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最早的那一批“梦泪”网课“爆破者”的初衷:观看一场可互动的大型鬼畜视频直播。
但“网课爆破”作为一项破坏性的技术(这样说或许有点高抬它),很快就不再专属于玩梗的乐子人。随着那些“爆破”视频在网上传播,很多人意识到,原来还能以这样的方式来进入课堂。此时再加入其中的,就不仅仅是只想搞笑的“梗小鬼”了。借助入侵的机会来辱骂老师,成为了“网课爆破”新的内容。
持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我在群里看到一位东北大哥,有着显然不属于中学生的声线。他就对梦泪和猪猪侠没有任何兴趣,甚至不屑于其他“爆破手”播放梦泪视频的行为。这位大哥多次在群里表达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痛恨:势利眼、见人下菜、见钱眼开。他来“爆破”,就是决心用自己手里的麦克风,直接惩治这些“缺德的班主任”。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但他心中的不满显然积压已久。玩梗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在我潜伏的半个多月里,这几种声音在“爆破群”里交替出现。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动机来到这个群里,等待着同一个机会,进入到陌生的课堂。一阵嘈杂过后,剩下的只有茫然无措的老师,以及许多段迅速传开的视频。一节课被毁掉了,只有一些匿名者得到了些许低级快感。
点开今天的当事人发出的录屏,依然是熟悉的音乐和头像。我曾经在那篇文章中不厌其烦地试图讲明这个“梗”的来历:梦泪是谁?这张图从何而来?爆破手们又为何会选择这首意大利舞曲?我始终觉得,不把这些东西讲清楚,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这件事。但另一方面,说清了这些东西,也并不意味着就搞清了全貌。事情已经离开了它的起源,在昼夜不停的合流和分化中衍生出复杂迷离的样貌。无论在最开始,它是不是仅仅起源于几个学生的恶作剧,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受到可怕伤害的是仍然愿意尊重课堂的师生们。
我的母亲也是一名中学教师。傍晚时分,她给我发来消息,问我吃饭了没有。我问她有没有看到今天的新闻,我妈告诉我,今天她们学校里都在讨论这件事,老师们人人自危。我听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月前,刚一了解到网课爆破的时候,我就跟我妈打电话嘱咐她,被爆破了就立刻结束网课,别去花时间处理,别给他们继续捣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别因为这种事生气。
当时我妈在电话那头连连答应,表示自己早就不跟学生怄气了。但我知道,没有一位还愿意为自己的职业付出的老师,在面对这种事的时候能不感到愤怒和委屈。我也知道,让她“不要生气”的话听起来不仅空洞,还暗藏着对真正问题的逃避。对于那些还需要上网课的人来说,“不要生气”不是一句解决问题的回答。负责任的老师从不愿抛下课堂,愿意求知的学生也不想浪费学习的机会。
如果上网课成为了一种必要,那更加必要的就是维护这个虚拟课堂的安全。无论从平台还是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技术监管在此时都没有理由再继续缺位下去。腾讯会议在此前推出的“一键暂停”功能是个有效的动作,但这仍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所言,网课教师的技术不足、网课平台的易于控制以及网课学生的心理失衡,综合导致了这类事件的出现。要解决这个只属于我们时代的问题,需要拿出系统性的治理方案。
每一位需要在屏幕前上课的老师和学生,都理应得到一个受保障的空间。被“爆破”的不仅是网课,也是教育者的尊严。在今天的事件发生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母亲。我希望她和每一位老师都能带着尊严工作,无论是走进屏幕还是走上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