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看静态截图,该作完秒当年PC上的3D射击巨作《孤岛惊魂》;而游戏的玩法,更像是一款去像素化的《我的世界》,它证明了手游一样可以拥有不逊于传统游戏的“量”。
睁开眼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引入眼帘的是一片热带海岛风情。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蝴蝶在灌木丛中飞翔,远处的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礁石……如果不是移动视角时平滑感的欠缺,也许你真的不会相信这居然是一部手游。如果光看静态截图,《辐射岛》(Radiation Island)完秒当年PC上的3D射击巨作《孤岛惊魂》(Far Cry);而游戏玩法,你只要把它当成是一款去像素化的《我的世界》就好了。
《辐射岛》从一开始就带领玩家“走近科学”,它的故事取材自一个流传已久的都市传奇——发生在1943年所谓的“费城实验”。在游戏的故事线中,那艘在人们眼皮子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驱逐舰埃尔德里奇号,最终阴差阳错地被传送到了南太平洋中一个曾经被日军用来进行时空试验的岛群之上(4座小岛正好组成了核辐射的图形,真够邪门的)。当主角醒来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身份和周围的环境,甚至是所处的时间线都一无所知,除了最基础的本能求生欲以外,他一无所有。
从“沙箱”(Sandbox)特色主导下的玩法多样性目标来看,《辐射岛》的参照对象,应该是代表着《孤岛惊魂》系列的“中兴”之作——《孤岛惊魂3》了。你的任务,就是在这个遍布辐射的岛群中进行全面探索,与各种动物和敌人(包括已经变异以及尚未变异)战斗,寻找这座岛的秘密所在。无数的遗迹、山丘、湖泊、树林和植被等待着去探索,危险的野生动物会在你闯入它们的领地之后毫不犹豫地攻击,以僵尸为代表的变异生物也会将你这个“异类”分子生吞活剥。
无论是探索、战斗还是解谜,一切活动的前提都是主角还能活着喘气。在“冒险”模式中,你需要将自己彻底带入荒岛求生的角色之中:照看好自己的胃,处理各种伤口,在高纬度地区保持体温,尽可能保持在白天活动(昼夜和天气循环系统居然也给做出来了),注意危险地带致命的核辐射,使用能够找到的一切材料,包括树木、石块等等随手拣来的东西来制作简单的工具,搜集重要部件加工更靠谱的武器装备。
制作工具并不困难,你需要找齐原材料,然后打开工作菜单,再选择所需要制作的东西即可,完整的“公式”会提醒你接下来需要去找那些东西。游戏的任务结构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特点,就拿岛屿地图的特点来说,外围的危险程度较高,在这里玩家可以比较自由地收集材料、扩充肌肉,为进入遍布陷阱和凶恶敌人的中心区域做好准备。如果你本末倒置,自然就是一门心思寻死了。
每个任务都有日志进行引导,玩家从中可以了解接下来应该干什么。至于那些无视任务提示,喜欢自己动手寻找“解决方案”的玩家,奉劝你们还是去玩主机上的生存游戏吧,毕竟《辐射岛》的沙箱逻辑还比较简单,自作聪明的结果,往往就是让任务卡死了。
游戏的默认操作是拇指在两侧屏幕滑动,分别用来控制主角的行动和视角的移动,此外还有两个代表双手动作的虚拟按钮。各种功能使用起来还算流畅,不过距离优质体验还很远。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帧数不足和视角移动时平滑感的严重缺乏,使得连续游戏超过十分钟之后,某些人就会触发3D眩晕症状。即便你能适应这样的游戏状态,长时间游玩的话,iPhone的发热量也会打断你的进程,而且它还是个耗电大户……
尽管《辐射岛》的玩法对于“主流”生存游戏玩家而言没有多少吸引力,但它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堪称是一个奇迹。它将这款无限接近于传统沙箱FPS的架构和内容的作品,强塞进移动平台的方寸天地之中,并且做得还算是有模有样。手游从来都不缺创意,缺的是由于成本所导致的内容,《辐射岛》的意义正是在于证明了手游一样可以拥有不逊于传统游戏的“量”。不过游戏中随处可见的技术缺陷,比如流畅度不足和敌兵AI(尤其是寻路问题),使得本应主打“身临其境”的这部游戏,实在很难让我们静心投入。我们更希望能够在一声“快和牛魔王一起出来看上帝”的惊呼之后,以从头至尾,表里如一的方式见证真正的奇迹。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