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一周评论精选(Issue 54)

无论是游戏,还是什么别的,有些东西,还是只有留在记忆里和想象中的时候,才最为美好。

编辑李先羽2015年06月22日 10时30分

上周触乐的同仁们几乎都在玩同一款游戏《辐射:避难所》。虽然这只是B社在《辐射4》正式推出之前先呈上来的开胃小菜,但大家还是玩得不亦乐乎,每天都在关注和交流自己的避难所里哪两个人又进了休息室(不对),有没有新的孩子出生(不对),以及避难所里的资源和人口状况。

游戏虽然精致有趣,但在三四天之后,大家也就纷纷流失了,就连氪了几百块钱在游戏中开铁盒子的人也不例外。毕竟对于那些喜爱《辐射》系列的老玩家们来说,只能建房子和收资源(还有生孩子)的游戏还是不够过瘾。总之,《辐射:避难所》就像是一道精致的开胃小菜,它免费(如果你能忍住不去买铁盒子的话)、无需联网、做工异常精致(这一点值得我再三强调),虽然不能让你吃饱,但还是可以帮你解解馋。

言归正传。在上周评论精选中获奖的读者纳米玩具箱选择了一款《Gemini Rue》。这游戏是个……呃,我也看不太懂,玩具箱老爷要不要来投稿呀,写个评测什么的如何?

iPhone Screenshot 4
《Gemini Rue》

本期评论精选的奖项设置不变:在所有评论中评出一条“最佳评论奖”和3条“优秀评论奖”。各奖项得主请通过QQ群(群号:348511611)与我们取得联系,最佳评论奖得主将获得50元以下正版iOS游戏一款(请根据自己喜好任选,下同),优秀评论奖得主将各获得30元以下正版iOS游戏一款。

那么本期评论精选正式开始!

 

以下吐槽评论来自文章《安卓用户们请高兴起来吧,〈辐射:避难所〉指日可待了》

楚飞君

“快去玩《辐射:避难所》!很好玩的!” “有安卓么?” “还没有……” “那就算了。” 这是最近两天我和小伙伴们的常见对话……

亮白

等安卓版出来: “快去玩《辐射:避难所》!很好玩的!” “那是什么?” “一个辐射手游!几个月前在iOS平台出的,很火的!” “都几个月了啊,没什么话题性了。还是不玩了吧。”

咸鱼:正如我在文章开头说的那样,《辐射:避难所》是道精致的开胃小菜。它当然非常精致可口,可是谁又会想吃一道放了几个月的菜呢?

 

奚疑 评论了文章《E3展会上的手机游戏视频一览》

译名要雅、达、利!

据专业人士意见,应译作:老滚传说,掉出来的谢尔特,矿山争霸,迷你泊星地,贾斯特舞,期末范特西,王国之心:被解放的激活码,洒家叫邦纳,围城之秋,泰坦快,卡尔维诺·诺阿。这么多译名就只有“劳拉滚”符合标准,贵触的专业水准令观众姥爷大跌眼镜。

150617802
《劳拉滚》……

咸鱼:首先,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惑,我还是将这些游戏的原名列一下吧,请自行对号入座:《The Elder Scrolls Legends》《Fallout Shelter》《Minecraft》《Minions Paradise》《Just Dance 2016》《Final Fantasy 7》《Kingdom Hearts Unchained Key》《The Banner Saga 2》《Siegefall》《Titan Quest》《Calvino Noir》……其次,译名不是应该“信、达、雅”来着吗,“雅达利”突然乱入了是怎么回事儿,我也大跌眼镜了呀!

 

玻色子 评论了文章《论开发者与游戏音乐人沟通的高效方式》

对于传统游戏来说,为了让玩家产生浸入感,音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到了手游这里,碎片化导致游戏不需要提供浸入感,大家似乎不需要打开声音也能玩,而且玩好。

但就能说音乐和音效对于游戏和玩家来说多余了吗?这简直是因噎废食。

咸鱼:虽然手游的音乐和音效并没有受到玩家和开发者的足够重视,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要。音乐和画面能够特别直观地表现出一款游戏的风格,而且,如果一款游戏能够将没什么人会关注和重视的音乐音效都用心做到精致独特,那这款游戏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一定也不会差吧。

 

本周优秀评论

Silverwings 评论了文章《〈辐射:避难所〉:我的避难所日记》

这游戏让我献出了我在App Store的第一条评论。

当我点进这个游戏,看到辐射3风格的Please Stand By,Pipboy站出来对我做游戏教学,一个个Pipboy Style的小人走进我创建的101避难所,穿上101避难所制服,嘴里吐着辐射2中随处可见打的黑色幽默,我脸上的笑容如同见到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灿烂。

作为辐射的老玩家至少我是这样的感觉。披着模拟经营手游的外皮(包括内购),但第一眼的印象便是“这就是辐射的风格”。

Fallout_Shelter_1434320418
“这就是辐射的风格”

咸鱼:你可以找到一百种理由说“嘿,这个游戏一点都不辐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游戏玩家面对一款心怀感情系列的新作,仍能像见到个老朋友一般,不外乎是两层原因:在文本上的一脉相承,以及在情感上的记忆唤醒。对于一部分玩家来说,《辐射:避难所》这两条都占了,事就成了。

 

袁野 评论了文章《我不欠青春60元,但我还是买下了它——写给〈新仙剑奇侠传〉》

我欠姚仙一份正版钱,但不会花在手机上,毕竟这样的经典不是碎片式的手机游戏能够诠释的。我宁愿回家坐在电脑面前在花几十个小时玩一遍仙一,又或者多加一倍的价钱去买仙6,也不会给一个快餐式的手游。这是我对的经典致敬,也是我对经典的精神洁癖。

咸鱼:这位读者的想法或许可以代表大多数“仙剑”粉丝。大多数人对于《新仙剑奇侠传》的态度,要么就是补上曾经玩盗版的时候没交的钱,要么就是觉得“仙剑”IP开发过度,早已无力再为情怀充值。或许有些东西,还是只有留在记忆里和想象中的时候,才最为美好吧。

 

a_winter_story 评论了文章《我不欠青春60元,但我还是买下了它——写给〈新仙剑奇侠传〉》

玩了几分钟就觉得太泛善可陈了……无法想象以前怎么会痴迷其中的。20岁时可以买得起10岁买不起的玩具,却买不来当初的喜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19BA50BDC1B83ED02F43F2DE6483FC6
玩家在App Store留下的评论,情怀MAX,但……并没有什么用

咸鱼:这条评论来自微博。“20岁时可以买得起10岁买不起的玩具,却买不来当初的喜悦。”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实际上,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的事物又何止“仙剑”这么一个呢?

 

本周最佳评论

def7456 评论了文章《触乐独家:揭秘愈演愈烈的苹果“做号退款”生态圈》

这件事对多数玩家肯定是有害无益的。

1、羊毛出在羊身上。游戏运营方不会老老实实吃这个亏,以前有看过一些说黑卡充值的事,很多游戏方都是直接把坏账分摊到老实充值消费的玩家头上,退款太多收益减少估计也是一样的结果。

2、狼来了。退款获利这种事做得多了,很明显苹果会警觉,但同时也并不容易分辨哪些是真正需要退款的玩家,一个普通玩家的说辞很可能不如这些“专业人士”,最终导致真正需要退款的玩家越来越难退款。

3、安全性。盗号的可能性就不说了,代充被封号的也不在少数吧,低价代充这种事在玩家群体里肯定是会扩散的,人数越多游戏运营方越可能采取手段,省了钱但承担的风险也同样不小。

再看游戏运营方,要么收益下降,要么维持收益把坏账摊到其他玩家头上,游戏体验变差,玩家流失……总之就是亏吃定了。

苹果作为爸爸公司,这种小事……还算有害吧。

最终看来,明显只有像寄生虫一样的这条产业链上的人以及使用代充没遇到问题的这部分玩家获益了……这事违不违法还真不好说,优越感还这么足就真是受不了了。 ╮(╯▽╰)╭

咸鱼:我们的读者理智而清醒,可以看得到“做号退款”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影响,但退款群中的从业者们更费解为什么会有吃饱了撑的的记者,放着钱不挣,非要去砸他们的饭碗。实际上,他们并不属于游戏行业,这份钱挣不到了,他们还会有别的挣钱方法,就像寄生虫以不可持续的方式从宿主身上汲取养分,再转移到下一个宿主身上一样。伤害游戏行业的不仅是罪恶,还有愚蠢。

0

编辑 李先羽

lixianyu@chuapp.com

Go make some new disaster. That's what I'm counting on.

查看更多李先羽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