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理解和认同当然让人开心,但如果全世界的人的好恶全都相同的话,那得多无聊呀。
“时间过得真快呀,眼看8月就要结束了。几场大雨下过,天气也变得凉爽起来,夏天似乎是快要过去了呢。”这是去年8月,我在第15期评论精选中所写的一句开场白。回头看看,从第11期接手评论精选栏目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现在都第62期了……有时候觉得真是难以想象,我竟然已经坚持了这么长时间……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我们也通过评论精选这个栏目向读者老爷们送出了很多游戏。虽然说通过这个栏目和大家积极交流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但我还是希望各位得奖的读者老爷们领奖能够更积极一点儿……你看这一周我们就只是为一老爷送出了一款《我的世界》(Minecraft)而已,这游戏甚至都没什么可说的,以至于我只能去翻去年的这时候我都说过些什么来当作今次的开场白了……
本期评论精选的奖项设置不变:在所有评论中评出一条“最佳评论奖”和3条“优秀评论奖”。各奖项得主请通过QQ群(群号:348511611)与我们取得联系,最佳评论奖得主将获得50元以下正版iOS游戏一款(请根据自己喜好任选,下同),优秀评论奖得主将各获得30元以下正版iOS游戏一款。
那么本期评论精选正式开始!
大魔王DP 评论了文章《mixi公布Q1财报,小红龙可能还会回来》。
咸鱼:啊,又是一个flag。我想起去年我也曾经在某篇文章的评论区里见过类似的flag,回去翻了一下,是金爱-刘玉村老爷在看完《什么项目,你再说一遍?》一文之后表示,“刀塔传奇比赛完实发700万现金我吃键盘!立此存照!” 嗯……也不知道金爱老爷现在怎么样了……
介川龙之介 评论了文章《Glu再签妮琪·米娜与杰森·斯坦森打造明星手游》。
咸鱼:我……我真不知道!我还以为是编辑配错图了呢!QwQ
樱天澈 评论了文章《触乐夜话:行业里的都市传说》。
蜗牛游戏:
干!你们的《花钱雇》与我们的《太极熊猫》在系统和玩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路飞刀塔:
看!我们的《航海王》与你们的《刀塔传奇》在系统和玩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哈哈哈哈~~
咸鱼:这么一说,这两篇文章出现在同一天还真是有点儿讽刺。但等等,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花钱雇”是什么鬼……我甚至都不知道您这是错别字还是故意讽刺的了!
一 评论了文章《名正言顺的抄袭和理所当然的成功》。
天象已经算知名(不要脸)的公司了,底下的小公司的生态更多奇葩不过项目本身就不会活,我们也不会知道。这个游戏业很奇怪的像是一群不玩不会做的和一群既玩又会做的一起做游戏。但最后有节操的输给没节操的,脸五厘米的输给十厘米的,没脸拉赞助吹大牛的输给有脸的。饿死胆小,撑死胆大。劣币驱逐良币,屎币驱逐劣币,背后还有唯留存尊的渠道和给塞什么都吃的玩家。
咸鱼:这种恶心的状况其实也并不是游戏业的错,恐怕还是要“归功于”那些利欲熏心,把赚钱当作第一也是唯一目标的人吧。不过,不会画画也能当主美?这有点儿过分呀,我都要替我们的美工感到不服了!
流浪剑客 评论了文章《〈鲤〉:一条鱼的行业自High之旅》。
这段时间看到不少业内都在追捧《鲤》,虽然我对这copycat略有微词但也不太想公开讲,以免被人当成KY,毕竟国产独立游戏都是需要各方面细心呵护的,大错化小,小错化了,对吧。
《鲤》的原罪是抄袭,不要说什么借鉴,很多抄的人还懂得瓜田李下的道理,这项目组也是够直接的,跟交大的那个参赛项目差不多,你说玩法不同谁懂啊。
当然招致我讨厌《鲤》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在摩点网上的比赛刷票、在圈内诽谤他人、在indieplay上甩锅等等。
以上都还能归结为商业行为,面对如此的市场环境可以强行理解,但令人最不爽的就是卖情怀,然后游戏配不上这情怀。简单来说就是透支信用。
近几年独立游戏在国内略有发展的势头就弥漫着一股子歪风邪气,不好讲到底是因为什么,有那么几条想借机说说。
呵护。有一些理想尚未被湮灭的游戏媒体人看到处在萌芽中的国产独立游戏,必然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激动,不过这雨未必都是好的,这激动可能仅仅只是暂时的。媒体人不是玩家,不爽就可以喷,他有他秉承的社会责任。你看,独立游戏还这么弱小呀,刚刚起步怎么可能不犯点错呢,哪怕真有些不对,大家也都要宽容一下,慢慢就能发展起来了。有些想法就像***一般,不但要给周围的人灌也要拼命给自己灌,然后觉得一切仿佛都很正常了,多开心。
陈星汉,这里说的不是他有问题,他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游戏制作人(这里也只是一个泛指,你可以把陈星汉替换成那类制作人或者游戏作品)。但他所传递的价值观在一些实用主义的中国人眼中就完全变了味道,原来卖情怀就可以名利双收啊(或者模仿这么容易制作的风格就可以获得玩家关注啊),逼格还特别高,我不知道有多少游戏制作者都被带歪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只讲情怀只讲意境不讲玩法的独立游戏(很多只停留在宣传),你说他没有表达游戏制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也不完全对,但给人更多的是满分作文的感受,表达了一种***正确,更何况这作文并不满分。
表达,有些想说的可能已经跟上条重复了,我观独立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于创作者的自我表达,往往都是十分单纯的想法,然后努力把这种想表达的感受传递给玩家。然而我在很多国内独立游戏的身上都难以寻觅到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偏见。
咸鱼:上周这篇关于《鲤》的文章引起了一些激烈的争议,在评论区中大家也是各执一词,爱憎分明……而我只是想说,不管是(独立或非独立的)游戏开发者,还是(客观或非客观的)媒体,还是(冷静理智或不那么冷静理智的)读者,其实都不必对其他人的看法太过介怀。触乐的老朋友拼命玩三郎在评论中说,“有一些人,自己认为好、或不好,都希望身边的人跟着他说好、或不好。” 这其实真的没什么必要。获得理解和认同当然让人开心,但如果全世界的人的好恶全都相同的话,那得多无聊呀。
我语文体育老师教的 评论了文章《开发者自述:〈鲤〉的成就与争议》。
我语文体育老师教的,只能理解触乐原文的意思是,hi,哥们,你受众定位啥的,真是逆市而上,有风险啊……
自辩说,啊,哥们我感觉自己做的不错,我就这么来了,啥都不怕,说不定我还能改变市场改变玩家呢……
触乐评论下带着关心,毕竟有理想有抱负还做出过成绩的少年需要爱护,别夭折了……
自辩不羁中带着坚韧,毕竟想做燎原之火带动国产游戏的改变……
我感觉吧,咱游戏做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思路,被很多人夸奖了,甚至对漆黑的游戏界呐喊了,这第一步算是完成了。但想开创更大的场面,还请听听赞誉外的声音,不是目标受众的玩家、发出批评的媒体,有谁是为了黑而黑呢?不还是想对游戏发出自己的想法,让游戏更加吸引自己一类的玩家吗?
话说进一步发展,或许不只是做出一个个叫好的小众游戏,还要让好的游戏适合更多的玩家吧。有更多的玩家玩到适合他们的好游戏,不才能被“教育”被感化从而成为改善中国游戏的一片土壤吗?
文中所谓重负的前行,看到新的风景时,请别忘了,我们游戏人的使命,是想让更多人的一起看到这片风景。
睡糊涂了胡乱码字,个人想法,还请见谅。
咸鱼:坦白说,半年前我在看过《〈鲤〉:一条鱼的旅途》一文后,就一直对这款游戏充满了好感和期待。一个多星期前,《鲤》正式在App Store上架时,我还毫不犹豫地将它放在了触乐首页的推荐位置上,而且持续了三天之久。但最终我并没有试着去玩玩它,因为我觉得只要我不玩,就不需要(也没有资格)对它作出任何评价了。我支持那些真正有理想和追求的开发者,并不是因为作为一个玩家的我想玩到更多好玩的游戏(当然我也确实想玩到更多好玩的游戏啦),而是因为我敬佩那些为了目标努力奋斗的人,比起虚荣和随波逐流之辈,他们才值得获得更好的回报。
虽然我不打算玩它了,但还是放个下载链接在这里吧。
goldengiorno 评论了文章《游戏中的色彩:深度剖析游戏设计中最实用的工具》。
好吧……又才多看了一段……我就忍不住又要吐槽了。原文是“Signifiers are used to communicate properties of an element (such as an item or a section of terrain) to the player. The color of an item or area communicates whether or not it can be interacted with and how it can be used.”小编你的翻译是“标示符可以标示出事物的归属,比如一件道具或者一片领地归属于哪个玩家。道具或者区域的颜色则告诉玩家一个东西能否互动,或者它应当如何被使用。” 收回前面那句是不是作为玩家用户在翻译这个东西的那句话,现在我开始怀疑译者你到底看懂这个句子没有了。大概的正确意思应该是:作为提示作用(signifier)的颜色是用来向玩家传达游戏要素属性的(比如一个道具的属性或者某片区域的属性)。道具的颜色以及地形区域的颜色向玩家传达了'这个东西是否可以与之互动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前后两句完全不着边际……是翻译的硬伤了。
后面有些小错误。一并说了。最后那部分生物上的东西,读完了也是似懂非懂,就不出洋相了。说说关于两个词的译法。1,scene这个词,其实很容易被翻译成“场景”,但是其实还有一个词也会容易被译成场景,就是environment。比如你玩游戏时,从某个environment走到另一个environment后会突然有这样的感触“这个场景好美啊。”然而scene和environment明显是不能打等号的。scene这个词很明显是沿用自戏剧里说的“某场戏里这个场”。个人认为文中出现的scene可译作“游戏画面”这一让人能比较准确理解的短语。2,render。因为平时看到的很多普及文字,“预渲染画面、渲染能力”等等,我觉得让我们把render这个词都直接理解成渲染了,好像这样也没有什么错。文中说到“render a scene”,其实这里更接近于说“还原/实现游戏画面”。渲染,让人读起来有点难。一些个人见解,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之前两条说话可能有点重,编辑老爷您别往心里去。还是希望触乐能好,能吸量。
咸鱼:在激烈的讨论和争议过后,最终,我们还是想更多地关心游戏本身。不过这段评论也是完全呼应了我在开头所提到的,第15期评论精选的开场白,因为在那句“时间过得真快呀,眼看8月就要结束了……”的后面,紧跟着就是这么一句:“……而我们的读者老爷,还是那么爱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