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被誉为E3全场最佳的D社发布会,背后是影视公司剧场里24小时的艰辛摄制;而发布会外D社出展的小停车场里,则弥漫着一场没有硝烟的场地保卫战。台前幕后,D社仿佛是在固守着那块小小领地,沉默但坚定地,无声抗衡着E3还有当下的游戏现实。
■ 一
你一定还记得前阵子,被民间誉为E3全场最佳的发布会,上面有个癫狂的女人,振臂高呼着未来未来,鼻血四流,最终头颅炸裂倒地。尽管Devolver Digital(以下简称“D社”)在E3一个月前就对外发布过公告,但没人想到这场发布会来得如此生猛、张狂且个性十足。
发布会上D社公布了三项“创举”:“屏幕付款”(Devolver Digital Screen Pay)、“抢最先体验”(Devolver Digital Earliest Access)、“用户评论生成内容”(Devolver Digital Comment Created Content);更为夺目的显然是断肢四溅的廉价血浆,头颅炸裂的炫目光彩,当然还有主持人Nina Struthers口中叨叨不休的未来。(触乐对其有过详细报道)
这场夹在E3众多大型发布会间,时长仅25分钟,充斥着怪诞、血腥、抓人眼球的“闹剧”,却出乎意料地几乎笼络了所有人的心。
这倒挺符合一向不按套路出牌,发行过《火线迈阿密》《英雄萨姆》等众多精品独立游戏的D社作风。这场带着明显表演性质的发布会,入骨见血地暗合着当下游戏圈的怪诞现实,是对E3,乃至整个业界无情的黑色嘲讽与无声反抗。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同往年一样,D社的E3展位依旧是会场外面的小停车场,首次举办的这场发布会,则是在租来的剧场里摄制而成的。
■ 二
与D社合作全权负责发布会摄制,自称由爆米花与血组成的这家公司叫Imagos Films。他们专注于制作好玩有趣的独立电影, 并以风格鲜明的游戏真人预告闻名:《加拿大死亡之旅》的癫狂,《爵士朋克》的迷幻都出自他们之手。乍看倒与D社有些一脉相承。
这场发布会是他们的第42个项目。
一开始是D社主动找上门的,他们想办个小发布会,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办一场恶搞戏仿性质的发布会?由于都是朋友,也有合作经验,Imagos Films二话不说就跟着D社开搞了。他们只提了一个问题:我们可不可以玩得出格一点?D社说没问题并举双手赞成。一切就这么开始了。
由于是提前录制,发布会实际上是有台本的。整体框架和几个要点被D社事先定好,剩下的笑料填充就交给摄制方。
于是,按照D社事先的计划,从Nina面对掌声不断的观众——那些观众其实来自录好的视频素材——从腰间掏出一把枪,在对游戏媒体人与玩家开了第一枪后,紧接着拉响了朝向E3和业界的无数枪。
■ 三
这并不是D社对现实的第一次反抗,他们历来就直言直语、毫无顾忌。他们在特朗普宣布“穆斯林禁令”后宣称愿意帮助不能来美国的开发者展出游戏,他们对零售网站G2A倒卖非正规渠道游戏激活码的恶劣行径也是紧咬不放。
尽管前几年开始D社每年都会参加E3,但D社的参展方式颇有些反E3的意味。
他们不属于E3主办方ESA(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的成员,也没缴费,自然在E3的会场内没有相应位置。于是,他们以一种蹭展的方式扎根在了洛杉矶会展中心对面:一家餐厅后头的大道正对着的停车场里。停车场所有人与D社创始人之一Mike Wilson私交甚好。
D社借助地理之利招徕业界同仁,以拖车作为摊位,独立游戏作主菜,配以特色的音乐演奏,当然还要来上啤酒,大家彼此也交谈甚欢。展出小众核心,却高效愉快。如果再配上草地,倒真像一场夏日午后茶话会。
与场内漫山遍野的长队,展位上“声嘶力竭”的吆喝,“绚烂四射”的演示相比,D社扎根此处,慢慢形成了一块领地,也有了自己的特质,成了E3场外一道别样的风景。
面对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的E3展会,他们本打算同步跟进,于是提前在附近又租了一个停车场,打算举办一场面向所有人“庆祝彼此对游戏和艺术的共同的爱”的“独立野餐会”,不料却迎头撞上一堵高墙:政府得知D社的租借用途后,立即取消了相关授权许可。
那15000名新观众没法参加这场独立野餐会。
■ 四
发布会的录制同样也遇到了阻碍。当得知他们要在舞台上大泼血浆时,没有哪家剧院愿意把场地租给Imagos Films。所幸一路辗转下来,位于贝尔维尤的梅德堡中心接待了他们。
在拍摄时间和经费都有限的情况下,Imagos Films的员工往往身兼数职,从摄像、场务到机械一手并包,整个拍摄过程更是处处透露出一股窘迫和紧张。扮演那个可怜断手男的演员是在开拍前三个小时才确定下来的。独立游戏开发者们也纷纷化身为演员登场:以头撞琴的Mattew Moore曾开发过《带上你自己的书》(Bring Your Own Books),吸食芥末的Jon Gill则是《Skukldug》的作者。
巧的是,有些为了节省成本的举措反倒与发布会的气质巧妙应和。观众画面直接调用视频库而非现场录制,反而奇妙地营造了一种滑稽质感;找不到推拉道具的小个子男人,索性在衣服缀上乒乓球做文章,球掉落砸了一地倒成了一处笑点。
4加仑,是使用的血浆的容量;2小时,是清理它们花的时间。6小时来设定机位,只为拍下2秒钟的慢镜头。台本改了5次,草稿写了9版。所有的拍摄工作在一天之内完成。Imagos Films不负期望完工了,那边的展出却不怎么顺利。
■ 五
位于洛杉矶会展中心进出口的那个停车场归当地政府所有,面对政府的强硬态度,D社不得不从中撤出,10万美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根据Mike的说法,“政府不仅不允许他们在那里存放物资,并且还派人实时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这肯定是与政府间存在不可告人的阴暗勾当的ESA在从中作梗。”这个停车场往年通常被ESA租用,今年算是D社抢在ESA前捡了个漏。因此,在Mike看来,没交入场费,还占着行人进出的绝佳位置,ESA肯定眼红。而ESA一向与政府交好,随便打个电话就可以让他们撤回许可,将那块停车站夺回来。
这种说法遭到ESA的否认,他们称政府取消对D社的停车场使用授权跟ESA没有任何关系。D社原想上诉,但又怕事情搞大影响到这次出展,最后只好作罢。
受此影响,D社不得不取消了野餐会,重新变为业界私人交流会,并尽可能缩小相关游戏厂商和组织各自的范围。对此,他们也在声明中向粉丝们表达了歉意,“为公众打造一个共同庆祝的开放空间”的初衷不幸落空,但“未来会继续尝试筹办类似的活动”。
■ 六
在D社对ESA持有的阴谋论视角下,这场发布会像极了一场正面宣战。
台上那个假的D社首席协同官Nina Struthers毫无疑问成为这场发布会的精神代言人。为了更好地戏仿这个集结了游戏业当下的狂躁迷乱,放眼整个游戏圈“美好未来”的角色,饰演Nina的演员Mahria Zook回过头去看了历史上各场E3发布会,以使自己双手的动作、 站位的姿势、口头的词汇,都与发布会长年累积下来的诟病点达到一种精准而微妙的契合。
甚至连自身所处的产业位置,发布会也没有放过开炮的机会。这在那些因时长所限而删减的片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初剪的版本里,开头有一堆游戏开发者轮流发言介绍下一个人,嘴巴念叨着一些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废话;在用户评论生成内容那一块,他们创造了一个有个人偏见的地下室“巨魔”,它正试图往游戏里加入各种奇怪内容;而删去的独立游戏开发者分享环节,原本是打算让演员们纷纷表态支持“最抢先体验”,来揭示部分游戏开发人员的虚伪和慵堕。
而这一切并非毫无来由。
■ 七
D社与E3之间的冲突其实很早就有了,Mike向媒体解释称,D社与E3多年来就一直处在爱恨的纠葛中,但长期以来两者总体而言彼此相安无事。2007年,那时E3还在圣莫妮卡,Mike Wilson就“装模作样”地为E3筹办了一场葬礼,那次反体制的“行为艺术”算是正式拉开了两者间的对峙。
而在ESA占据主导权的E3大展中,D社更多采取的是被动迎战的姿态。Mike声称去年ESA租用了附近那块停车场后,故意用大拖车将他们的场地围起来。ESA自然否定了这一说法,并声明那只是正常的停车行为。
为了迎战,今年的D社煞费苦心,在抢先租用新停车场扩大场地受挫后,为了不再被拖车挡住视线,更是直接动用了超大型氢气球悬浮在场地上空当作广告牌。
Mike认为E3早已经沦为一线大厂与3A大作的天下,独立游戏非但交不起ESA入场费,即使能进场,最多也只能分到一个冷清的角落,所以他们宁愿在外面的停车场举办活动。
场内的ESA与挂靠E3的场外人员D社,长期以来,就处在这种隐性的对峙状态中。
■ 八
D社的发布会与E3各路厂商的发布会同样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对照。
面对网友的提问“为什么你们的发布会不能正常一点呢?”Imagos Films导演Don Thacker尖锐回应称:“请问正常的发布会应该是什么样子?是那种主持人在拙劣的表演中公布一些三年内都不会发售的游戏吗?“
E3一路发展到现在,从早期的试玩和交流会,到越画越大的展望、越做越贵的支出,似乎已经完全变了样。外媒对每一届E3发布会的实时吐槽,颇像春节联欢晚会时段子齐飞的微博。
D社可能没有预料到的是,Imagos Films摄制过程中刻意做出来的戏谑和嘲弄,让这个夹在E3中的奇妙发布会在某种程度上精准地预言了整个后续的E3展。
“我们只是对投入浩大的E3展,以及产业内千篇一律的内容感到厌倦。”Don声称。D社发布会某种意义上就像《皇帝的新装》里头那个小孩,在游戏业出现了种种不健康发展迹象的当下,“我们只是将业界故意视而不见的这一点指出来而已 ”。
在“猎奇式娱乐和严肃化探讨里保持平衡”的过程中,幽默成为他们应对和反抗权威的最佳手段。“幽默的夸张化处理能让我们驾驭住这个话题……并可能激起游戏业界后续的一系列相关严肃讨论。”Don总结道。
■ 九
在整个E3出展时期,像是为了弥补野餐会取消给粉丝们带来的遗憾,D社在现场录制了一系列视频。视频中有闲聊、有采访、有逗趣,还有同道中人之间的密码。主持人转达粉丝们千奇百怪的疑问,或请求制作人透露一下最新进展。
尽管在场地租用问题上屡屡受挫,D社的展出依旧迎来了好评和人潮。少了那些潜在的普通玩家,但停车场里的整体氛围没变。一个小众但核心的群体集会,开放、自由、愉快。
Mike现场很受独立开发者的欢迎,而这源自D社理念与他们的契合。由三名混迹业界多年的老将创建于2009年的D社,似乎自一开始就懂得独立游戏的不易。他们在尽可能减少开发者在文书写作上的麻烦,也不过度干涉开发者对自己游戏的所有权;结合游戏选择上的独到眼光,营销推广上的新潮另类,积攒了一批与自身气味相投的开发者与玩家。
被PC Gamer誉为“重新定义游戏发行”的D社,对当前业界对待游戏的态度,游戏的营销推广模式,游戏与受众的关联都不太满意,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显得过于粗暴而无趣。他们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还愣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 十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7年的E3展,迎来了15000名玩家,53400名业界人士,一共有293家厂商参展,合计展出了2000款游戏。被Don Thacker称作过度商业化、定型和远离玩家的E3展,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的这一届毫无疑问成为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后E3时期,有人反思安保措施的不足,有人讨论到底谁赢了这届E3,也有人开始思考E3、发布会以及背后整个行业的病态。在这些思考的汪洋之中,其中一朵浪花很有可能就是D社和这场发布会所激起的。
这场看似戏谑的发布会背后的内核无比高明。它提供的是一面镜子,照亮不堪的业界现实,并在整个E3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次与E3乃至整个业界的“对抗”过后,D社回归到日常的正常轨道,推特上也恢复了往常对游戏的宣传、推广和促销。他们还有新的游戏去发掘,新的游戏要推广,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新的想法在酝酿,新的观点想表达。
明年还有发布会吗?Imagos Films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明年E3会去哪里?Mike说他们还会待在那个停车场,好像是要固执地守住那块小小的领地,沉默但坚定地,无声抗衡着E3还有当下的游戏现实。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场发布会,不妨抽点时间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