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四川省”,到“连连看”。
过年了。
尽管今年的情况有点特殊,大家要聚集起来有点难,但在往年,过年搓麻是一种全国化的民俗活动。小时候我偶尔会想,外国人新年的时候玩什么?一样是打麻将牌吗?
今天的故事,就从一个外国人和麻将牌之间的因缘讲起……
1979年,美国人Brodie Lockard在一次运动中意外受伤,虽然保得一命,但全身上下能动的零件也不比霍金多几个了。Lockard没有被伤病击倒,凭借着父亲是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的这层关系,他搞到了一台Plato开发机,得到了开启命运之门的钥匙。
20世纪初期,麻将牌传到了美国,但至少要3个人才能玩起来,对于Lockard这个病房里的人来讲那显然是太奢侈了。当时,医院里流行一种单人麻将接龙游戏,Lockard选择将它制作成电子游戏,取名为《Mah-Jongg》。以今天人们熟悉的游戏来比拟,通俗来讲,它的玩法类似于多层堆叠的“连连看”。
数年后,动视制作人Brad Fregger找上Lockard,联络发行事宜。就这样,这个在逆境中创造出来的游戏在1986年得到了商业化推广,改名为《上海》(Shanghai),在动视的营销下成了休闲游戏新贵,登上了当时的大部分PC平台,获得了各家媒体的联合好评,销量喜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上海”?Brad Fregger后来解释说,动视市场部认为“上海”的读音有种让他们“感到被俘虏”的奇妙魔力,这个词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Upper Sea”,在海之上的城市,听起来有着让人去探险的危险性和神秘感。
和荷兰不出产荷兰豆,新奥尔良也不以烤翅闻名一样,亏得是当年世界通信水平并不发达,否则,根本不这样玩麻将牌的上海人民会跟你们玩命……
《Shanghai》的PC版如此成功,自然要去向游戏机投诚。这款游戏在日本地区的主要代理发行商为Sunsoft,Sunsoft对版权的管理比较严格,但这种游戏做起来不算难,有点水平的程序员就能复制一个差不多的。
客观来说,这些模仿品给《Shanghai》的热度做了不少贡献。Lockard最早只设计了一种牌型,显然是不能支持游戏卖20年的。后来,很多优秀的模仿品被官方抄走,做进了续作的新关卡里。
另外一方面,虽然法律规定不能把游戏叫做“上海”,但照抄一份改成其他城市名还是可以的。早年间的PC上一时间冒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麻将配对游戏,昆明、宁波、南京均遭此毒手。动视和Sunsoft有样学样,在传统“上海”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北京、青岛等派生玩法,街机系列的第4作甚至直接叫《上海:万里长城》,容我问一句:上海有长城吗?
后来,更多连中国城市名都懒得查的作者干脆就把游戏以“XXX Mahjong”的名义发布,通过Flash等手段遍泽世界每个角落,让很多不认得麻将牌为何物的老外通过山寨“上海”认识了幺鸡、红中、九筒、八万,有兴趣的人再通过它们了解正宗麻将的玩法。从结果来看,美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帮着中国人民实现了一次极其成功的文化输出,你看这事闹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街机市场的脱衣麻将已经初具规模,包括Capcom在内的很多公司都插了一脚。不过,这麻将规则本身是个天然门槛,不是每个人都舍得为了看几张像素图去学这门手艺。Irem公司考虑到这个痛点,结合了“上海”系列游戏的规则和脱衣麻将的风潮,开发了街机游戏《四川省〜女子寮編》。
“上海”和上海没什么关系,《四川省》跟四川倒不是全无联系,在日本人公认的历史中,他们得到的第一副麻将牌是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由英语教师名川彦作从四川带回老家的。在他们心中,大概四川省和麻将有种宿命的联系。
《四川省》应该说是山寨“上海”系列的作品里改造最成功的一款。从规则上来讲,“上海”中需要消除的两张牌必须有一条长边暴露在外,加上需要进行多层堆叠的计算,玩起来不是特别直观。《四川省》的牌全都摆在一个平面上,两张牌之间的连线不超过两次弯折即可消除,因此在日本也被称作“二角取り”——这已经跟我们熟知的“连连看”差不多了。相对来讲,这种玩法更符合一般常识,玩家接受起来更容易。
从游戏名中可以看出,游戏原本的卖点是脱衣麻将,设置了4名不同年龄段的女主角,适应各种人群口味。游戏超出Irem预期地获得了成功,但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本来是面向中青年男性的游戏开始多了各种各样层次上的客源,大家一心扑在麻将事业上,没人关心作为卖点的美女脱衣了。
Irem其实也是知道这一点,在后来向其他平台移植《四川省》的时候,反常地删除了一切香艳要素,只留下最纯粹的“捉对厮杀”快乐,颇受好评。在1993年的续作《四川省2》里,干脆连麻将牌都是非必须要素了,玩法甚至变成了在埃及金字塔里消宝石。
有趣的是,当时的动视和Sunsoft在若干种游戏机上都发行了“上海”,不免就和Irem的作品会有狭路相逢的时候。Sunsoft和动视合作之后,高调宣布享有一切“上海”及其派生作品的版权。与之相反,Irem当时是主营动作游戏的大厂,玩麻将配对纯属玩票,大成功之后并没有特别执着于版权问题。这不仅是相对于原版“上海”的低调,Irem对“四川省”的模仿者们也比较宽宏大量。
当时,日本的很多民间开发者总是把能够开发出“四川省”类游戏作为自己的第一堂自习课。保证生成不卡死的版面就够初学者研究几天,在传统游戏方式上加料更是挑战他们的创造力。很多商业公司也把“二角取り”设计应用在自家游戏当中。
从街机到PS2,再到Switch,动视和Sunsoft执著坚定,一遍遍地卖着没什么变化的“上海”,都快成新平台保留节目了。“四川省”的衍生系列则实质上成为了游戏界的公共财产,当然,这类游戏需要常做常新,敢拿出来卖钱的必定要搭上点别的内容,比如D3 Publisher在Switch上发售的《二角取り: 鏡花水月》……
动视和Sunsoft作为“麻将配对圈”里唯一手握版权的大哥,反倒是最不受世界人民待见的,这个中原因还真值得说上一说。
首先,在胡编乱造城市名的那些制作组里,最大牌的公司是微软。Windows 3.X里搭载了一个和“上海”有八成相似的游戏《台北》(Taipei),动视拿它没什么办法。微软见状,当然也就蹬鼻子上脸,在自家贩卖的微软游戏包里两次收录《台北》,后来在Windows Vista里给游戏改名为《Mahjong Titans》,不知道人仅从名字上已经看不出什么抄袭的痕迹了。
现在,这个游戏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Microsoft Mahjong》,作为Win10系统的免费零件配送,夺走了PC上麻将配对游戏的半壁江山。有了微软的这个举动,几乎全平台发售的“上海”从未在Xbox系主机上登场。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能够打败流氓的,一般只有更大的流氓。
微软剥夺了官方“上海”在PC上的半壁江山,而剩下的半壁其实他们也没保住。
本来,在微软这儿吃了瘪,去别的地方赚赚面子还是可以的。比如说,有位叫做“Naoki Haga”的个人开发者就曾因开发了《Lunatic Shanghai》被动视重拳出击。开发者辩称,我只是和你们凑巧取了同一本中国麻将经,但既然用了“Shanghai”这个词,那就是无法绕过的版权官司了。
没办法,如果还想继续出,只好给游戏换个名儿。1997年,一款免费游戏《兄弟麻雀》(Kyodai Mahjongg)的1.21版横空出世,至于作者是谁,游戏开始画面上标注的是“羽贺直树作品”。羽贺直树是个标准的日本人名,“上海”在日本方面交由Sunsoft代理,如果打起官司,看来只能让Sunsoft在日本找人提告了。
可事情没这么简单。1.21版的游戏说明里又写着,开发者叫做René-Gilles "Naoki" Deberdt,作曲者为Tamura-san。顺着这个痕迹,我们能找到制作者的官网“Cyber Namida”,这个网站有英语版,有法语版,但还就没有日语版,网页上清楚地写着“Cyber Namida was created and designed by René-Gilles Deberdt”。
答案这时候就很明确了:游戏的实际作者是给自己取了个日本ID“羽贺直树”,本名叫“René-Gilles Deberdt”的法国人。
自1997年的1.21版开始,《兄弟麻雀》就从纯免费转成了注册码收费制。不过,它的可玩性和可定制要素到了4.X版本里就远远甩了官方“上海”好几头,而且非常勤快地更新了10年之久,因而花钱买了游戏的人也真不算亏。事实上,整合了神经衰弱、“四川省”、下落式三消等诸多小游戏于一体,支持27种语言(包括简、繁中在内)的《兄弟麻雀》名声早就超过了动视的正牌产品。
说起来,这位法国人René-Gilles Deberdt可不是个一般人。根据他的自述,此人在1991年15岁时就参与Atari ST的软件开发,之后又参与了动画杂志《Namida》的创立,做过“圣斗士星矢”系列的法语本地化——他的游戏取名《兄弟麻雀》也是出于热爱“圣斗士星矢”系列里的阿斯加德兄弟。
此君还在各家出版社供职,负责管理维护多个日本文化法语论坛,2017年创建了Steam等平台的数字版游戏交换平台Lestrade's,说不准还和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法国二手数字交易事件有关。这样看来,开发维护10年麻将游戏只是他多彩人生中的一环。
前面提到,Irem并不执著于“四川省”的版权,友商就更加有了操作空间。比如,我曾经系统调查过一次FC非授权游戏,发现中国台湾地区的圣谦和全崴资讯就曾发行过《四川麻将制服篇》和《战国四川省》,后者还转手到了美国公司,改名《Tiles of Fate》抢占市场份额。
PC方面,智冠科技在1990年向DOS“移植”了《四川省》,并连出了3代,出到第三代《四川省3:天府之国》的时候才想起原典有脱衣这回事,便找了一些90年代常见的模特艺术照加进去糊弄事,十分没有诚意。相比之下,光谱资讯就良心一点,1998年推出《四川省2000》,在传统四川省的基础上追加了火把、炸药、石墙等新的可玩要素,后来又开发了主打对战的续作《四川省3000》,玩起来也其乐无穷。
在“上海”和“四川省”里,除了同牌消除外,还有梅兰竹菊和春夏秋冬作为两组可以互相消除的特殊牌,在这个老外创造的游戏里凸显着中国麻将的最后一点文化基因。结果,我们台湾同胞还把这个玩法给抄漏了。当然这一抄漏,长得就更像我们熟悉的那个“连连看”了。
2003年左右,已经颇有实绩的小游戏作者陈一进在个人网站上发布了免费游戏《Kawai连连看》。后来的版本中加入了曾云芊、简诚志两位开发者,朱俊负责简体本地化,去除游戏中的乱码。
十几年前的时候,国内大部分地区网络还很落后,传播游戏主要靠四五块钱的盗版盘。《Kawai连连看》容量不到10MB,很多盗版商烧录光盘的时候会把它塞进去填缝,“连连看”就这么像蒲公英一样传播到了全国各地,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
2009年,《连连看5》以上海步天软件有限公司旗下作品的名义发布,它跟美国人在病床上创作的麻将配对游戏其实没多大关系。不过,一个最初只是因为望文生义而取名“上海”的游戏,它的模仿者们漂洋过海、更名换姓,最终落在了真正的上海,也算是命运开的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吧。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