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也需要氛围,而氛围需要很多人一起营造和保持。
我玩“宝可梦”,但我几乎从来不自称“宝可梦”玩家。一是因为我对这个系列的感情基本上只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程度,几乎很少去玩二周目,对硬核玩家们热爱的“孵蛋”“培养”“对战”玩法也不太热衷;二是触乐编辑部里总有那么一两位老师(我就不说他们是谁了),经常装作不经意地提起:“恭喜您的《真·女神转生5》发售半年之后销量达到100万,虽然‘宝可梦’每一作都能轻松超过2000万。”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忍不住要反讽:“‘宝可梦’销量能超过2000万,在座的每个人都有责任。”——虽然双方都是在调侃,但这么比较实在不公平呀!
不过,调侃归调侃,我对“宝可梦”相关的新闻还是经常关注的。除了游戏本身和发售简体中文版不久的《宝可梦》卡牌之外,各种宝可梦或可爱或呆萌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联动”“主题”的场合。有时候难免让人吐槽无孔不入,但仔细想想也总有其合理性。
前几天,宝可梦公司(The Pokemon Company)宣布与日本岩手县合作,建造以岩石属性宝可梦为主题的“小拳石公园”。公园规模不大,施工时间也不算长,宝可梦公司会向公园赠送6项基于小拳石和其他岩石属性宝可梦形象设计的游乐设施,预计2023年4月即可向粉丝们开放。
合作发布会上,作为公园主题的小拳石自然不可或缺,主办方为此制作了小拳石玩偶。只不过,不知是该夸他们活儿干得细致还是吐槽他们在奇怪的地方投入了太多精力,小拳石玩偶像是穿了一条奇怪的格子裤,定睛一看才看得出是Photoshop里的透明图层……
这其实不是宝可梦公司第一次与日本地方合作。在岩手县之前,宝可梦公司还计划在香川县开设“呆呆兽公园”——顾名思义,它是一个以呆呆兽为主题的小公园,其建造目的也是为了蹭蹭“宝可梦”系列的热度,给地方上的美食、旅游、土特产等行业做宣传。
不过,作为一个知名度不算高的地方,香川县上一次因为游戏被关注还要追溯到2020年,当时的香川县议会在一片争议声中通过了《网络及游戏成瘾对策条例》,规定县内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周末及节假日不能超过90分钟。这也是日本第一个与“游戏成瘾”相关的法案。但从结果上说,这项法案的实施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后续又一度陷入民意调查造假的风波,在公众舆论里,这件事最后也不了了之。
不论如何,只要合作双方达成一致,“宝可梦”还是能给各地方带来不少热度的,各县市也会根据自己的形象选择相应的宝可梦——比如香川县就是因为本地特产乌冬面(うどん)和呆呆兽(ヤドン)的日文读音相似而选择了呆呆兽,岩手县则是因为小拳石既是岩石属性,形象上又是“岩石上长着手”,正好与“岩手”两字不谋而合。
从宝可梦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图片来看,香川县、岩手县的“呆呆兽公园”和“小拳石公园”规模都不算大,即使是“宝可梦”玩家,可能顶多只会在路过的时候打个卡,未必都要专程跑一趟——当然,以日本人对打卡、限定的经营能力来说,假如宝可梦公司和更多的地方合作建造此类公园,再搞一些“打卡×个即可参加限量周边抽奖”活动的话,很多粉丝估计就要坐不住了……但换个角度看,对于那些原本就住得不远,甚至每天散步就能经过的当地居民来说,因为一个小公园而对某个宝可梦积攒起了感情,进而对整个“宝可梦”系列产生兴趣的情况肯定也是有的。这应该也是“宝可梦”们参与各种联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这些联动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如果是在国外,可能还会有种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羡慕。在这个前提下,假如把目光再拉远一些,也许还会发现我们对“游戏”的理解和喜爱某种程度上就是通过种种环绕在身边的事物不断巩固下去的,公园、主题乐园自然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这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大概在几年之前,大阪环球影城决定建造任天堂专区时,一位行业里的前辈就感慨说,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主题乐园大多是动画、影视相关的,最近这几代人也是受这些动画、影视的影响长大;而在将来,游戏相关的主题乐园只会越来越多,这当然是游戏文化发展繁荣的结果,但到了那个时候,中国自己的游戏能不能在这些主题乐园里拥有一席之地?比我们年轻10岁、20岁的玩家们对游戏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我们当时没能回答出这些问题,甚至很难对此保持乐观的期待。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要如何保持乐观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