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者们如何看待小游戏?
近几年,“寻找新机会”成为游戏行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根据2024年12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增长7.53%,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却仅有0.94%。通过新产品、新赛道、新形势突围,是游戏厂商的迫切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小游戏以优异的成绩崭露头角。2024年,国内小程序游戏市场收入达到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其中内购收入273.46亿元,占比68.7%,广告变现收入124.72亿元,占比31.3%。
在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将“大制作与小游戏并行”视为2024年游戏行业总体运行特征之一,小游戏抢眼的表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也成为中国游戏市场收入与用户规模同步增长的重要原因。
迅猛增长的小游戏会为国内游戏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询问了一些从业者,听听他们的观点与想法。
某海外大厂市场阿福
我觉得小游戏还有新增长!反正现在小游戏也要版号,没有合规风险了。微信小程序技术上能实现的东西,上限很高。加上微信的易用性,还是挺猛的。
胡扯游戏主理人曾嵘
“小游戏还有很多增长机会”早已是行业共识了,共识的另一面是竞争,大家都在找大共识之下的细分机会。
就拿越来越卷的买量来说,其实仔细观察也还存在一些流量红利,比如近期正在推“互选”机制的视频号。此前,视频号的商业化行为一直比较谨慎,达人和用户还没有被充分教育过,在商业化上还有不小的空间可以挖掘,互选平台的开放,相当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流量蓝海。“互选”这种机制,以及平台对达人的高级筛选,也为转化效果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像是今年乐牛旗下的游戏跟三农达人,以及类似的一些合作,效果就都不错。
目前,互选平台已经开放了视频号推广游戏的链路,无论是小程序、手游,都可以与达人合作实现推广。我预感在2025年,视频号互选平台会火力全开。厂商能否在这个起步阶段中抓住机会,就看各自投入的资源以及对平台流量、政策的理解了。
广州某游戏公司运营阿雅
我记得月初有个报告,说现在应用小程序里,游戏抢占用户的时长最高,占了快3分之1。这就说明,在这类平台上,游戏吸引来的用户有很强的黏性。再看今年上线、包括在研的小游戏,都是主打长线运营的产品,不是单纯的体量小、玩法简单,而是靠精巧的设计去“勾人”——像是《无尽冬日》《最强祖师》《寻道大千》等等,都是这样的产品。更不用说小游戏的变现能力也越来越强。
不过,大团队做小游戏风险还是蛮大的,需要研究好运营策略,控制好成本,运营方面也可以选择与专业团队合作,打通管线。
北京游戏策划CiCi
小游戏确实蒸蒸日上,但我觉得,要从其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已经要靠分析和经验积累了。毕竟从数据上看,小游戏在国内游戏市场上已经占了比较稳定的一块,而且增长速度很快。不过这也正说明它已经“走上轨道”——众所周知,当所有人都开始知道、听说做某件事可以赚钱时,如果再一拍脑门投入进去,大概率是赚不到钱的。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抓住小游戏带来的新增长机会,还是要了解这块市场。
某前游戏发行
这两年,小游戏的素材投放量和用户量都有比较快的增长,但获得玩家注意力的门槛也在变高。比如以往流行的纯换皮IAA游戏,现在已经不太吃得开了。而偏重度的IAP或者混合变现游戏,对研发能力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团队需要对这一点做好准备。
游戏发行牛尾
站在发行角度,我觉得“小游戏给行业带来新机会”最直接的原因是它能带来更多收入。从《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来看,小游戏收入将近400亿元,同比增长将近100%,这些数字本身就非常可观。更何况,小游戏的收入提升大多是短期的、明显的,这一点对厂商也很重要。
当然,厂商想做小游戏,也得了解小游戏商业化那一套。比如以前小游戏大多以IAA为主,之后IAP后来居上,如今混变(IAA加IAP)又成了主流。这就要求厂商主动去适应市场,求新求变。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但小游戏发展这几年,商业化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前段时间,我看了腾讯广告发布的《2024小游戏混合变现商业化白皮书》,里面提到的一些东西还挺有启发的,比如厂商要怎样从立项开始考虑混变模式,不同游戏品类怎样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广告设计,怎样进行投放调优等等。归根结底,要做哪个赛道,就要对它的市场和商业化模式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抓住新机会”。
某小游戏创始团队合伙人
从目前的广告投放和投资人投钱的方向来看,这两年小游戏的趋势的确是走高的。但能不能把握住新的增长机会,取决于各个团队的自身情况,因为小游戏有一套完全独特的商业逻辑和产品逻辑,和通常做游戏不太一样,需要花心思去研究获得流量、吸引玩家注意力的方法。也就是说,厂商会面临“做完了很难出头”的状况,但只要能推出一些成熟的产品,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
游戏产业媒体编辑木头
我和同事聊天的时候也经常提到,小游戏会是继主机、PC、App手游之后,游戏行业的一大板块。对于中小团队来说,这是“上车”(跟上主流厂商)的好机会,比如疯狂游戏、福州蓝琥珀等等,看起来已经崭露头角了;对于传统游戏厂商而言,通过小游戏进行产品线转型也是一种发展战略,例如三七、巨人、游族等。甚至可以说,如果是现在才开始入局,可能已经有点晚了,需要认真了解市场,学习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游戏老运营车尔斯基
小游戏当然还有很多增长机会。从商业模式来说,当初微信小游戏的出现就如同当年页游超过端游、手游引导了时代潮流一样,属于敢为天下先、开历史先河的性质。
和过去的潮流相比,小游戏带来的行业变革还有一个很积极的不同:以微信为首的小游戏平台愿意只做裁判,不亲自下场踢球。不仅如此,平台方也乐于分享自己内部多年打磨下来成熟稳定的商业营销管线,比如腾讯广告就针对小游戏在测试、平推和召回期这几个阶段的不同诉求,提供不同的投放工具和产品,实际看来,投放效率和转化效果是有明显提升的。
有流量的平台方愿意不分团队大小,充分基于用户喜好地为各种产品匹配流量,并进一步提供更多运营支持,这对中小团队来说是尤其重要的利好消息。
某小厂游戏策划
这两年小游戏发展确实迅速,收入增长也很快。但小厂的时间和人力都不占优势,如果想抓住这个机会,我想对小厂的从业者们分享两个心得:一是可以使用AI降低成本,不要做大项目,也不要频繁更换游戏类型;二是跟发行合作一定要流水分成,不要利润后分成。
上海某游戏开发团队负责人黄瑟
我们之前做过一款三消类小游戏,当时是抱着试试水的态度做的。游戏的用户游玩频次非常高,但因为设计深度不够,导致长线运营的实力不足。以现在的角度复盘,我有两点感受:一是小游戏能吸引到的用户还是很热情的,他们会非常纯粹地“玩游戏”,小游戏市场很有潜力;另一方面,不要被小游戏的“小”迷惑了,小游戏的玩家因为纯粹,所以会更直觉地关注游戏够不够好玩——这个“好玩”里也包括了略微复杂的设计和内容深度。因此,即使是小游戏,还是要做品质。
北京某出海厂商策划ZC
如果只看小游戏本身,体量和影响力还是比较有限的,但它们带来的用户和流量很可能让IP、品牌这些方面有更多事可以做。毕竟现在“构建IP”已经成为显学了,具体到每家厂商都不一样,比如网易的跨界联动、米哈游《原神》全球化输出,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而且不难看出,现在做IP也要精品化、多元化营销,ACG、电竞、跨界联动越来越多。大厂之间互相合作的也不少,光看2024年就有《永劫无间》和QQ音乐合作、《和平精英》与《超新星运动会5》合作、《荒野迷城》联动腾讯体育NBA之类的。
我觉得小游戏加入已有的IP营销体系并不难,尤其是在跨界合作方面。比如国漫、网文改编,通过提炼原作中的经典元素,设计一些小体量、轻度玩法的小游戏形式,不仅让玩家感受到“有那味儿”,还降低了参与的门槛和开发成本。这样的形式既能为IP推广加分,又能凭借小游戏不断提升的变现能力为厂商带来额外收入,一举两得。
广州某大厂游戏运营淋雨
关于这一点,其实从小游戏榜单就能看出来。榜单不断涌上新品,其实就是市场不断在洗牌,处处都是机会。
超级头部、头部的位置有三七互娱、4399、大梦等厂商,它们有成熟的框架模型,有很强的试错空间,这就是它们的机会。
腰部的后起之秀有米娅、大蓝等中小厂,这些厂商在产品、运营上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跟大厂直接竞争;而且市场有空间,靠创新也有机会挤进来,这是它们的机会。
对于尾部的小厂、小团队,小游戏利润很香,多包、多渠道跑起来,基本能解决公司温饱,赚钱养活团队。只要不急不躁,它们也有机会。
游戏研发布卡
小游戏现在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玩法变化和升级的阶段。我最近关注的小游戏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仙侠RPG玩法,相当于做了App转小游戏的工作,或者说,把一些老品类换个方式做起来了。我觉得这一点还挺好的,能够给行业带来一些新机会。
Cocos引擎技术总监麒麟子
小游戏给行业带来的增长机会应该还有不少,比如说,目前App端与微信小游戏版本联动已经成为了一套流行打法,随着小游戏市场规模的增长,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这一行列。
从我们引擎开发者社区的反馈来看,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开始多端布局。比如《寻道大千》《菇勇者传说》《三国:冰河时代》都同时在App和小游戏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原始征途》先上了App,后来出了小游戏版,表现也不错。
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小游戏产品成功之后,会发布到App平台,一些经典、成熟的App游戏,也开始制作微信小游戏版本,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趋势,有几个原因:
首先,小游戏轻量化、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玩的特性极大降低了用户试玩门槛。
其次,诸如微信小游戏这样的平台,可以借助微信生态的流量优势,通过好友分享、群聊推荐等社交裂变,让游戏实现低成本快速增长。这对于中小开发者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最后,App与小游戏可以优势互补。App提供完整深度的游戏体验,小游戏则更侧重于碎片化、社交化的游玩需求。小游戏和App用户的相互转化,有利于获取用户,并提升留存和变现。
总的来说,小游戏为游戏行业开辟了新的蓝海市场。Cocos引擎作为游戏开发技术与服务提供方,也一直在紧跟这一趋势,与各个小游戏平台合作,为开发者们提供更稳定、更便捷的App与小游戏跨平台开发工作流,使开发者一次开发就能发布到所有主流平台,轻松实现产品多渠道布局。
某游戏运营洛书
我觉得这个问题得看对象。对于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同行朋友来说,新机会肯定有;对于厂商,小游戏接口方便,“不用下载直接开玩”更是大杀器;对于整个环境来说,它也能吸引很多新钱进来。
另一方面,如果从业者去做小游戏,需要考虑好一些问题,比如:做久了想换赛道,是不是很不容易?同质化的小游戏太多,会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游戏运营尤里卡
小游戏能不能继续蒸蒸日上,能不能带来新的增长机会,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它的研发成本更低,而且国内下沉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如果有新的开发者想入局,我觉得有两个点需要克服。
第一,开发者需要过自己这关,从传统游戏转行过来的开发者需要重新调研小游戏的用户群体,以前的老套路可能不奏效了;第二,小游戏本身是流量生意,一款产品能不能取得成功,不完全在于游戏是否好玩,而是能否低成本获取流量并变现,这点对于个人开发者可能是有难度的。我们看到目前跑得比较好的小游戏,大部分都有丰富的发行经验。还有一些平台和团队已经开始专门针对小游戏开展营销服务。
对于新人来说,可能选择小公司入行,门槛更低一些,有助于开展新事业。
北京东城区某中厂资深执行策划卖炭翁
开个玩笑,如果靠“身边统计学”得出结论,我甚至觉得将小程序游戏视为“行业的新增长点”只是一个谨慎的说法,它实际拥有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潜力和上限。
参考短视频对传统影视领域的蚕食,未来小程序也许能够成为游戏的主流平台之一。毕竟大趋势如此,简单、高效、明晰、轻量的东西适合大多数人的吸收和生产。
再夸张一点说,即便是口味最多样化的PC用户,也可能成为小游戏的蓝海。之前就有人统计过,明年国内PC市场仍将快速增长,而PC玩家的用户黏性、付费意愿都更高。据我观察,这些玩家在工作节奏紧凑的时段、或是游玩大型PC游戏的间隙同样会掏出手机,但不一定会去玩那些大体量重度手游,小游戏反而更受欢迎。再加上现在各路开发团队都在“降本增效”,转向小游戏的团队也会越来越多吧。
某游戏资讯账号主理人
从目前大厂纷纷入场小游戏的状况来看,小游戏确实是能赚钱的。目前来说,它的市场没有App手游市场那么饱和,所以大家都想尝试——哪怕不能“抢占市场”,至少这个业务板块要有。
厦门某游戏公司策划老胡
我们也考虑过做小游戏,觉得它肯定还是有潜力的,而且很方便。不过一开始,我们潜意识里觉得小游戏一定是简化的,体量小、玩法简单。后来看到别的公司产品上了,才发现移动端转小游戏也很有讲究,我们还曾经学习过《海蛇传奇欢乐版》等游戏的设计。
现在来看,问题还是大部分小游戏一开始能吸一拨量,但很快就没人玩了,不知道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总感觉做运营还是不那么方便,如果有专业团队来做,或许会好些。
某游戏媒体编辑
坦白地说,我觉得小游戏和“新机会”这个词不太匹配,因为小游戏现在的整体路径已经很清晰了,竞争也非常激烈。之前小游戏之所以显得蒸蒸日上,我觉得是因为它抓住了一些以前没有游戏习惯的新用户,他们可能喜欢刷短视频、喜欢简单直接的娱乐体验,容易被轻量化玩法吸引。这部分用户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也构成了很多小游戏最开始的增量。但是发展到现在,可争抢的玩家越来越少,小游戏的开发、运营、宣传体系也建立起来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入局就会面临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