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游戏中每个驱动情节的细节都与玩法息息相关,让游戏成为一个具有生命的整体,才能给玩家以持久的感动。
这篇关于《OPUS 地球计画》的文章,是作者通关后充满感情所写就的。文章的重点并非在感情本身,而在于作为一名从业者,作者自身也一直对手游能否有足够好的剧情保持着很大的期待。本文含剧透,阅读需谨慎。
“当我在寂寞荒旅中迷茫无助的时候,在你温暖有力的怀抱里。”
海岸与蓝天已化作久远的记忆,奥伯斯号(OPUS)穿越亿万光年,在宇宙中漂浮,它的任务只有一个:寻找地球。
凭借着恒星“丽莎”(Lisa)的引力,奥伯斯号的热反应炉逐渐恢复了动力,机器人艾姆从沉睡中唤醒,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操作奥伯斯望远镜,在茫茫星海中找到类地行星。
它把找到的第一颗行星命名为“雷神”,因为星球表面持续不断的雷暴,无法让生命存活。第二颗行星地表温度极低,它把这颗星称为“手”,因为丽莎博士的手,是艾姆第一次对“温度”有概念……
“原来这个星域的行星有这么多——但是丽莎说,她会和我一起找到地球。”艾姆感到很累。
奥伯斯号的能量恢复了30%,温暖的蓝光在主控室亮起。丽莎的形象出现在望远镜旁,除了身体是透明的,她和当初离开艾姆的时候别无二致。
“艾姆,我是第三类人工智能,你可以叫我丽莎,我是来帮你寻找地球的。”她说。
“你不是丽莎,我要和博士在一起。”
透明的丽莎没有回答,在奥伯斯号的程序中,人工智能的激活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丽莎博士生命的终结。她开始把数年来持续演算的算法不断地教给艾姆,凭借丽莎的算法,奥伯斯望远镜的视野拓展到更远的星域,艾姆学会了观察隐藏在银河中的行星,或用滤镜感受星云色彩的变换。
这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数据,人工智能丽莎一次又一次地“黑进”奥伯斯号的主系统,为艾姆寻找博士留下的线索。为了启动奥伯斯号引擎,她触发了飞船的防火墙,飞船系统陷入了崩溃,而她则失去了赖以支持的电力……
当艾姆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它才知道,人工智能丽莎其实就是博士的灵魂,为了让艾姆的生命完整,来陪它走过生命中最辉煌的旅途。
艾姆固执地寻找地球,直到飞船陷入永恒的黑暗。
“艾姆,就算一百万光年远,恒星丽莎也一样会发光。”艾姆感觉到周遭巨大的热力,一个光点在它脑中亮起,“如果哪一天发生的时候,你要记得恒星丽莎的坐标。只要看得到恒星丽莎的地方,我都会永远陪着你。”
那是博士丽莎的声音,艾姆想起了它诞生的那一天,丽莎把它抱在怀里,指着窗外那个表面暗潮涌动的火球说:“那就是恒星丽莎,是我发现的,所以以我的名字命名。”
奥伯斯号被恒星丽莎吸引,即将被卷入恒星丽莎无边的火焰中,然而恒星丽莎的辐射也为奥伯斯号充满了能量,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和地球相似度96%的行星,地球还远吗……
120分钟后,终于来到终点。赞美这段旅程。
一直以来,我就在寻找一类游戏,能为我提供一种东西:代入感。无论是怎样丰富的剧情或庞大的世界,一旦扯上“放三的成长体系” “刀塔的战斗上微创新”这种玩意儿,我就很难再以一个普通玩家的身份去体验了。我会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去看游戏的收费是如何设计,角色是如何成长,怎样让玩家在最初的3天里乖乖掏出钱来。此时代入感则荡然无存。
《OPUS 地球计画》是那种可以靠剧情驱动的游戏,其实这类游戏非常少,因为想要让玩家惦记后面的剧情玩下去,就需要营造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里面的每个人物,每个场景都是合理的,同时还不能出戏。用网络语言堆砌的文案,很难让你关注剧情,但很多策划恰恰认为这种语言很有趣,很搞笑——这真是太搞笑了。当你在春晚上看到冯巩把一年前的段子硬塞到小品里时,你还有耐心看下去吗?
在手游领域,剧情驱动的游戏有几个,《影之刃》《梦幻西游》的前几十级以及《生命线》等等,我继续下去的目的并非变强,而是寻找答案。不过《OPUS 地球计画》真正的亮点,在于把玩法和剧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什么是有机?前不久触乐记者生铁给我推荐了个游戏,堪称“微创新战斗+成熟成长体系”的典范。我玩了下,玩法丰富——可以说把市面上有的玩法都做了进去。然而玩过一遍之后你脑子里只会有一个问题:这些玩法跟核心玩法有毛关系?
在《OPUS 地球计画》里,当人工智能丽莎出现教会艾姆算法时,望远镜的观测范围开始变大;飞船恢复电力时,线索会逐渐抽丝剥茧般地显现出来,体现在星图上;滤镜出现后,玩家开始能在原来无法探测的银河和星云中搜索;而在飞船失去电力时,探测仪失去图像只能显示文字,玩家则要靠前面学到的技巧来探寻行星轨迹。每个驱动情节的细节,都与玩法息息相关,让游戏成为一个具有生命的整体,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最后,允许我安利一下这个游戏:这是一场追寻生命的旅途,而旅伴早已伴随在你身边。如果你许久没有沉浸在一件事中,你应该玩玩《OPUS 地球计画》。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