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讨论了包括“三国”在内的许多国内外的IP问题,混搭风格的《NBA英雄》和将由乐逗代理的安卓版《纪念碑谷》也引起了不少读者老爷的吐槽。总而言之,想要多多发掘优质的移动游戏,还是得多多关注触乐呀……
上周我们为绯红六翼老爷送出了《投影寻真》(Shadowmatic),为大西瓜焚岚(和他的家人)送出了《Toca Nature》。Urza老爷则是在我的建议下选择了物超所值的《博德之门:增强版》(Baldur’s Gate: Enhanced Edition),这款“龙与地下城规则下回合制RPG中不朽的经典”目前仍在降价中(由原价68元降至30元),可以说是非常实惠,想入手的读者老爷可要把握机会啦。
本期评论精选的奖项设置不变:在所有评论中评出一条“最佳评论奖”和3条“优秀评论奖”。各奖项得主请通过QQ群(群号:169728477)与我们取得联系,最佳评论奖得主将获得50元以下正版iOS游戏一款(请根据自己喜好任选,下同),优秀评论奖得主将各获得30元以下正版iOS游戏一款。
那么本期评论精选正式开始啦!
MING 评论了文章《App Store正在被“僵尸”应用占领》。
拿游戏来说的话,端游时代受限于网速,客户端体积,门槛在于下载和下载产生的玩家时间成本,因此游戏媒体的存在以及游戏媒体所作的评测,解决了该玩什么,什么好玩的需求。而在页游时代和手游前期,因为几乎不存在游戏选择成本。不想玩就关网页/删游戏,玩家核心需求在于找游戏,因此各大分发渠道的排行榜和专题,已经可以满足,而不需要专业性媒体来做这些事情。但是到了现在,僵尸应用已经占了8成,以及手游朝着中重度方向发展的趋势,得有专业的媒体出来做一些事情了。
Delia:这也正如轩辕老师所说,我们需要更多(像触乐这样的)游戏媒体……
路人乙 评论了文章《邹氏娇喘连连,我却要落下泪来——也谈“三国”IP在国内的没落》。
一是当时有中国这边厂商在汉化它,那人也是经常在荣耀贴吧玩的人。有次他谈起说日本人毕竟不太熟悉三国啊,丁原的简介里,居然把并州刺史写成荆州刺史了,幸好自己发现并改正了,然后跟帖的人都纷纷吐槽丁原这个北方人怎么会跑到荆州去当官呢……但其实后来发现在《三国演义》中,写丁原的就是荆州刺史,《三国志荣耀》是以《三国演义》为本的,所以才是正确的,一时间大家都汗颜了。
其次是有一次开放新卡,是曹睿的,有人惊讶地发现他带的冕,上面的旒是有9串,每串9颗(好像是这个数),珠子数与汉朝制定一样。然后我们就盯着那卡面上细细的珠子数,果然是81颗,大家就不淡定了。
Delia:玩家们通常都会认为国外的游戏比较好玩,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外的月亮比较圆”,而是国外的开发者们对待他们的作品确实更加认真一些。另一方面来说,国内的玩家与国外的玩家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就像生铁老爷说的:“像一群野蛮人,连筷子都不会用,管你什么饮食文化的精髓,我先吃两斤馒头再说,管饱。”
绯红六翼 评论了文章《〈NBA英雄〉:NBA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实在是没有勇气下这款游戏试试了(居然还1块钱),所以接下来所说的都是基于祝大大文章以及商店内游戏截图的妄断。个人感觉这一就是一个顶着正版IP赚快钱的项目,依旧套用了躲都躲不开的卡牌核心机制,无非是把有限时间内降低对方参数(打光对方血量)换成了提高己方参数(多得分)而已,其他继续通通数值化。冒昧妄言,甚至触发三国武将羁绊技的设定也只是照搬新一代卡牌xx传奇的设定让玩家更易于接受而已。
创新是好的,但这款游戏的所作所为,谈不上创新二字,无非是顶着IP赚快钱,唯一可以称道之处,就是正版授权了……
看到的第一眼我就想吐槽,球星和武将画风都不一致,这样真的好么。
Delia:虽然这款游戏在App Store中的评论一片歌舞升平,但从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来看,很多人对于这种奇妙的混搭还是不太能接受。有人说抛开乱入的三国题材,把它单纯地看作一款NBA游戏的话质量还是不错的,只是如果真的是像绯红六翼老爷在评论中所说的这样,本质上还是一款卡牌数值游戏的话,那恐怕正是因为有了三国元素的乱入,才会使这款游戏产生了更强的话题性,才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吐槽)。不过我也听到有传言说,三国元素是NBA官方在授权时为了让游戏更“接地气”而要求加入的,看来外国人完全不知道三国题材已经被中国人自己玩坏了呀……
南瓜藤不辣 评论了文章《引进海外游戏前,不如先看看它为何能在本土成功》。
正如同我之前所强调过的,不用抱怨国内手游抱着IP不放,日本人对于IP的重视程度相比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到意识这点,只是因为对于IP的理解过于狭隘。IP不仅可以是特定的作品和形象,也可以是一系列大众所熟知的概念。
就日本而言,受以《勇者斗恶龙》为首的日式RPG的影响,这些流行的关键词往往就是“龙”、“勇者”、“公主”、“剑”、“魔法使”之类。上市的手游一旦带有这样的关键词,便可以获得不错的用户量,这个看看现在榜单上叫XXドラ的手游有多少就知道了。
而《智龙迷城》本身的玩法对于《勇者斗恶龙》爱好者的针对性也非常强,上半屏第一人称战斗的表现方式就是《勇者斗恶龙 8》前的历代作品的翻版。(严格的说应该是巫术系列的战斗方式,在初代《勇者斗恶龙》这个山寨巫术出现之后,日本人对于巫术类游戏的热情就经久不衰,直到现在还有此类作品出现)。而在国内自然就没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了。
再看《怪物弹珠》,从名字看就知道是蹭《口袋妖怪》(国内译名《精灵宝可梦》)的IP的作品。对于《口袋妖怪》在日本的影响力大家可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之前见过一个日式游戏系列总销量的榜单,排名第一的《口袋妖怪》系列的总销量差不多比从第二名到第十名(包括《最终幻想》和《勇者斗恶龙》)加起来还多。而《口袋妖怪》在国内的影响力同样一般,同时又没有弹珠玩法的群众基础,《怪物弹珠》在国内惨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所以说国内游戏的问题本不在于作品题材被IP所局限,而是大众在文化方面的爱好本来就相对日本和欧美要单一不少。比较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武侠和三国了。于是大家就看到武侠与三国题材的游戏从单机游戏开始就层出不穷,多到大家都玩吐了。而其它相对流行的仙侠之类又没有足够有统治力的作品,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展成大气候。
就像很多人都提到的,中国的幻想文化还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科幻方面影响力还有待发展,奇幻方面在短时间内又很难拿出来有自己特点的体系。一个越冷门的题材,因为没有群众基础就越难写。不过总体来说国内这方面发展的时间也确实比别人短很多,路还是得一步一步走。文化的匮乏总是能在融合和演变中被渐渐改进,只是需要诸位多一点耐心了。
Delia:您的评论同样好顶赞!烧IP的游戏表现没有达到预期,其实是因为IP本身就没那么大的吸引力。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的《盗墓笔记》手游数据不太给力一事,除了游戏本身的质量不够好之外,高估了这个IP的价值应该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六翼龙猫 评论了文章《乐逗代理〈纪念碑谷〉国内安卓版,将“适当的二次研发,改善付费模式”》。
二次开发,修改,大家都怕《纪念碑谷》变成了中国版的《植物大战僵尸2》,但至少有一点,乐逗认可这个游戏。他们付版权金了,他们也希望游戏赚钱,这样他们才能回本甚至盈利。关于怎么从中国广大的玩家口袋中掏出钱来,事实证明,EA中国比EA知道,乐逗比halfbrick知道。
想体验纯净的《纪念碑谷》,感受游戏本身的美,相信大家之前都掏过钱了。但是,接下来的收费方式,接下来的掏钱玩家,则是按着他们所能接受的掏钱方式来体验。
楼上的担心大可不必,在你们笑话有人花3块钱自动寻路的时候,他们也会笑我们花了25块买了个需要自己动脑,只能玩几小时的东西。你把它当做另一个游戏就好。
真正想在安卓上为纯净版贡献的人,VPN并不是多麻烦的事,付费攻略连百度都有。
会被改成什么样,我不知道,也不太想知道。关键是,我希望他们能赚到钱,能继续做更好的东西。虽然一部分钱是站着赚的,另一部分可能不那么好看,但毕竟对于开发者,10万个五星评价和荣誉,不如100万的研发经费来得更有帮助。
Delia:看看大家在文章下面对于代理版《纪念碑谷》的嘲讽猜测,光是发布消息就已经引起了玩家们的花样抗议,恐怕无论做成什么样子都是注定要被吐槽的了,拿到了代理权的乐逗估计压力也很大吧。不过乐逗官方已经表示,将会“尽最大的力量什么都不改”,那不如我们就再等等看,看游戏最终会是什么样子吧。我倒是觉得偶尔弹出一两个广告什么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啦,这毕竟是《纪念碑谷》呀。
谁抢我孤雁寒窗 评论了文章《〈大航海时代5〉——大时代的故事》。
就《大航海时代》这系列的游戏来说,我想诸多玩家尤其是“某些”对5代大放厥词的忠实老玩家实际上对这个系列是有原罪的。而这个游戏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基本要拜诸位忠实“老玩家”以及你们(也包括我)电脑硬盘里面的破解版所赐。《大航海时代5》的转变,尤其是面对中国玩家的转变,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在这个国度,游戏厂商只能通过欺骗和不择手段来获取本来就应该属于他的回报,而氪金是天然适合这种欺骗和不择手段的最佳道具。而对一个快要死去的系列,如果真能通过这种手段获得第二春,我想一些老玩家(包括我自己)没有任何资格去鄙视和看不起,如果不能为其高兴更是显示了自己品格的卑劣。
这好比一家之前童叟无欺,老老实实卖馒头的早餐店,因为众多吃白食的无赖,快要混得活不下去了,开始改卖大力丸。而现在这群无赖却跳出来指责:你这不对,你不是该卖馒头吗?你怎么卖大力丸这种我们这群流氓不喜欢吃的东西?你说我们不付钱,我现在要付啊,你说他们不付钱,但是我要付啊。你说一个人付钱养不活自己(早餐店),我TM管你养不养的活自己,老子就是要吃你家的馒头,别家有我也不去!或者再换个更强盗点的逻辑:你看XX家我们也白吃,他怎么活的好好的?你自己活不下去了,开始出卖节操,还怪我们白吃白喝,那都是你自己没本事!
如果你是这家早餐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这家游戏厂商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我,我或许会在游戏的开始标题写上:吃白食的喷子与狗,不得玩我的游戏。
或者,换个花样,好好的骗一骗这帮SB,好好的为自己出一口恶气,但如果误伤到本来的正常顾客,我也只能抱歉了。
当然前面是宣泄,接下来我觉得是自己作为一个曾经的盗版狗的一些准则:
1、不因为游戏厂商想堵住自己吃白食的道路而愤恨。这种方法可能有加密、在线验证、氪金等等手段。
2、不因为游戏厂商不愿意再为我服务而痛骂。这种表现形式通常在传统单机厂商向网游、手游的转型之路上。很明显他们不愿意为我服务了,但毕竟占了人家那么大便宜,白吃了这么久,还是祝福一下,接着寻找下一个自己的所好(单机、盗版亦或者其他?),就如分手一样,再见亦是朋友?
3、如果不能给钱,那就帮忙做点其他的事儿,比如如果游戏确实好,多帮忙宣传、带去潜在客户。就如同吃饭给不起钱,通过洗碗来偿还一样。
4、能支持一下就支持一下吧。看到过一些玩家明明不再玩、不再喜欢某系游戏,却仍然第一时间购入或者氪金,问其原因:还债。这是我自己接下来的目标。
这些准则更多的只是个人的一些信条,但同时我还是希望我们游戏玩家有一天也能像谈恋爱的时候一样,面对一个自己不再喜欢的游戏厂商,或者因为被自己伤害过而离自己而去的游戏厂商,能够不再是诅咒、大骂,而是祝福对方能够过的更好,毕竟我们曾有过共同的美好回忆。
Delia:虽然言辞有些激烈,有些“情怀”,但读者老爷对于游戏和厂商的尊重和善意真系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