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夜话和3个游戏有关,有知名IP授权的游戏,有老牌的单机经典,也有国产大手笔制作,但它们在今天统一表现得有点狗血,我们来逐一看看。
今天夜话和3个游戏有关,有知名IP授权的游戏,有老牌的单机经典,也有国产大手笔制作,但它们在今天统一表现得有点狗血,我们来逐一看看。
第一个是《斗破苍穹》的手游,今天放出了几张宣传海报:
其实前几天夜话里我们说过一个类似的东西——某游戏送的“乳感手机套”周边——也是《斗破苍穹》的市场营销产物,说实话这个风格大家见怪不怪了,经过几年页游和手游的洗礼,比这更直白的擦边球大家也不是没见过。但也许是后来大厂入场的原因,行事方式较为正统,走成人擦边球的宣传较之前有明显遏制,《斗破苍穹》这么大张旗鼓地发“大片”,倒让人有些觉得有些久违。
之所以做出这类俗套的营销,应该是为了迎合小说原著的受众,以达到官方所说的“精准营销”的目的,毕竟《斗破苍穹》也是曾经的起点名作嘛,可能在官方眼里,小说的受众应该很喜欢这一套。
至于游戏本身,属于最最最常规的IP游戏配置,套个类似《我叫MT》的竖版撞卡玩法完事——说实话在大家都在往第X代卡牌,往MMO,往MOBA努,试图寻找下一个爆点的市场形势下,现在还能看到竖版撞卡游戏,很多时候都要归功于这些“IP大作”。竖版撞卡仿佛一个“最低限度运作”的游戏(仿佛以前的跑酷一样),非常适合拿到IP后急吼吼变现的厂商们。
不过就过去的市场表现来看,网络小说改编的游戏想火有一定难度。关于这个现象,去年网文手游扎堆出的时候就有过不少讨论,从网文的IP价值到受众群体的探讨,再到厂商的态度以及能力,都有所涉及。但网文改编游戏还有一个棘手的地方,就是缺乏视觉上的IP认同感。网文是用文字构建而成的,通常没有统一的角色形象,二次创作后的游戏人设很难引起原著受众的认同感,无论跟动漫还是影视IP比起来,这方面都是网文IP最大的短板——其实天生就不利于目前IP游戏的运作方式(消费角色形象)。在这个巨大的障碍面前,哪怕官方猛打“原著还原度和契合度”,并推出“玩家发现游戏中有不忠于原著内容可截图发送到官方微信并奖励现金”的活动,依然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已。
号称“国产鬼泣”的单机大作《御天降魔传》今天上市了,照例,为了现在还有人做单机游戏,值得庆祝一下。不过与此同时,游戏的官博发了一条消息,说《御天降魔传》登上了美国纽国时代广场大屏幕,“我们的努力终于被世界认可”了。
这就挺没意思了,你要几年前这么搞,大家还有点新鲜感,但这年头连被暴雪起诉至停运的《酋长萨尔》都登上过时代广场大屏幕,本来就是一个给钱就能上的广告位,再拿这个往自己脸上贴金,就有点低估大家的见识了,而国内的单机玩家是最见不得的就是别人低估他们的见识,这不,评论目及之处,都是冷嘲热讽。
站在单机爱好者的角度看,一个国产游戏,不卑不亢,不打鸡血,不走情怀,就这么踏踏实实上线,游戏好自然有人玩,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但现实是,厂商总是在过度宣传,做个3D ACT,恨不得拳打但丁,肘击隼龙,头顶奎爷,脚踩贝姐,还非要跑到时代广场证明一下“逆袭”才能证明自己足够厉害了——而通常这反而会引起单机爱好者的反感。
但我认为做市场推广的朋友也是有苦衷的(以为做这样的广告会博得传统单机玩家的欢心?我不觉得做市场的朋友有这么傻,所以抛开这个原因),就仿佛是个厨子,隔壁餐厅都喜欢放一勺味精,你不放,老板首先就不同意(可能会建议你放两勺),大家开业都在放鞭炮,你家总得听个响。之前我一直说,2.5D的游戏都要说自己是3D,那么3D游戏只能标榜真3D或超3D,大环境就是如此。所以,归根结底是个收益的问题,过度宣传损失了部分传统的、核心的单机玩家,是否能换来更多的大众玩家?抛开道德批判,这才是摆在厂商眼前最现实的选择。
其实吧,在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展示一天,比在国内的网游门户网站上打一天广告还要便宜不少。
今天我在各家媒体都看到了《英雄无敌3》中文版登陆App Store和小米商店的消息,哦这是个好消息,其实我们也打算发这条新闻来着。但当我们试图去找游戏下载链接的时候,发现根·本·找·不·到·下·载。App Store里的《英雄无敌3》还是英文版,最近更新日期是3月24日。在小米手机和小米平板的上寻找未果后,我辗转找到官方的微信活动页面,发现点击安卓版的下载链接根本无反应,截至截稿前依然如此。
这个结果我觉得育碧负责市场宣传的朋友是不是搞错日期把新闻稿提前发了出来,但随处可见的上架新闻又让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遇到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