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文学IP改编手游方面已经颇具规模,甚至发展成无IP不成活的地步。
昨日,DataEye发布《2012-2015年国内文学类IP手游研究报告》,DataEye在该报告中系统的分析了文学类IP手游的价值、文学类IP手游用户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传统文学类IP改编的手游数量超过300款, 2012年至2015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增速已逐步放缓。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文学IP改编手游方面已经颇具规模,甚至发展成无IP不成活的地步,那么透过这些数据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市场如何用文学IP打造吸量手游。
随着行业IP版权维护意识逐步增强,文学小说及顶级网文的盗版游戏生存空间日益狭窄,盗版IP手游占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而正版IP手游占比则逐步提升,在2015年占比已接近20%,远超行业IP手游平均正版比例。西游、封神等公共IP因其版权归属的特殊性而被大量使用,这部分游戏每年的数量占比均超过50%。市面上的网文改编手游大部分为正版游戏,但IP被盗用的情况已经出现,不少对应题材背景的手游开始使用知名网文的标志性角色及故事情节。经典武侠小说是文学类IP中侵权现象最为严重的类别,但由于版权方多次展开维权,武侠小说IP被盗用的情况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
国内武侠类文学IP主要来源于“金梁温古黄”等新派武侠代表,其中金庸及古龙的武侠作品最受手游厂商的关注,在改编来源中占比合计达98%。金庸武侠作品在90年代开始被反复改编成影视作品,对各年龄层次的人群均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其用户基础要高于其他武侠作品,因此也被大量改编成手游。从2015年开始,IP价值被行业广泛认可,大部分厂商及渠道平台开始进一步扩大对顶级IP的储备,古龙、温瑞安、梁羽生、黄易的知名武侠小说IP基本已被瓜分完毕。
网络文学IP手游有接近50%的改编来源于网文领域最顶尖一批作者的小说作品,20%的作者提供了行业近50%的网文IP手游题材。随着行业IP授权逐步规范化,IP授权类型细分的模式逐步受到版权方青睐,一个IP先后授权给多个厂商的现象愈发明显。在2015年各题材分类中最为热门的网文作品基本均被改编成了多款手游作品。同时,为了避免同类倾轧,各个厂商开始重视IP特性,逐步挖掘出更多的细分玩法类型。
文学类作品在角色、剧情、物件等多方面均具备较为丰富的内容资源,轻度休闲向的单机游戏较难充分发挥题材价值,因此多数厂商均倾向于将文学类IP改编为相对复杂的网游,网游在整体游戏中占比达83%。与行业多数游戏类型情况相近,2D游戏同样占据文学类IP手游的主体,但从2015年开始,3D游戏的数量大幅增长,相比2014年增长率达140%。
卡牌类和角色扮演类游戏作为手游市场最主流的玩法类型,且能够较好的运用文学作品本身具备的丰富素材优势,成为了国内厂商最热衷的游戏改编方向。受重度游戏风潮影响,取材于武侠小说及网文的大型角色扮演类和动作类游戏开始涌现,在2015年这两个类型的游戏数量增长幅度均超过80%。从2014年起,越来越多的手游厂商积极探索细分领域,尝试将文学IP和不同的玩法相结合,如放置类、跑酷类、模拟类等,其中轻度休闲向的游戏数量在2015年增长速度接近200%。文学类IP手游的游戏类型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同质化卡牌,正逐步趋于多元化。
使用IP复制明星产品玩法快速产出游戏是国内部分厂商常用的运作模式。2012年至2015年,在玩法设计上与明星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文学类IP手游占比达53%,同质化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同质化游戏集中为卡牌类及角色扮演类游戏,两者合计占比达40%。回合数值卡牌、动作卡牌、横版回合制RPG类游戏、横版动作格斗类游戏是同质化游戏最为密集的玩法类型。
传统文学类IP作品男女比例约为8:2,男性用户仍然占据主体地位。80后及90后是传统文学作品的主要用户群体,其中80后用户的占比超过了50%,各题材的知名传统文学作品对现阶段的青年用户仍然具备较大影响力。从学历分布上看,用户数量占比随着学历的提高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低学历用户成为传统文学类相关作品的主要受众,新生代用户在传统文学的传承上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断层。
网络文学类IP作品男女比例约为6:4,女性用户的比例远高于传统文学类作品。其中大部分用户为80后及90后,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合计占比达45%,在整体年龄结构上相比传统文学显得更为年轻。由于网络文学对应的这部分用户在游戏经历和可支配时间上最为丰富,与游戏用户重合度相对较高,国内厂商也愈发重视网络文学的用户价值。基于阅读门槛低、题材多样、内容更新快等多方面的优势,网络文学基本覆盖了各文化水平的人群,其中本科学历的用户数量相对较多。
在报告最后,DataEye基于数据做了文学IP改编手游的未来趋势预测。基本总结为:系统玩法多元化、以代入感为主导、分工细化及多方运作、用户理解层面革新、IP资源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