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看不同的故事,而是因为我们对人之常情的了解,在不同的次元里。
本期的开头,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最近我们为获奖的读者老爷们送出了哪些游戏吧。
纳米玩具箱,选择游戏《INKS.》(评测:《墨》:玩一小时也不会腻的弹珠游戏);
17th,选择游戏《剑之魂》(介绍:《剑之魂》:十三叔的新游戏,复古横版动作RPG);
1,选择了《Amazon Game Studios Double Pack》(这是一个亚马逊游戏工作室的游戏包,其中包含非常恐怖的恐怖游戏《Lost Within》和并不恐怖的恐怖游戏《Til Morning's Light》);
宫永开花,选择游戏《Lumino City》(评测:《爷爷的城市》:“匠文化”的三重解析)。
顺便分享一件小事吧。昨天我翻App Store,从“本周新游”中随便选了一款《Smash Fu》下载玩了一小会儿。这个游戏我总共玩了两局,第一局我发现这就是一个换了外观的《别踩白块儿》或者《疯狂伐木工》,游戏结束后出现的抽奖机制则是跟《天天过马路》完全一样(我抽到了西瓜);第二局我一直玩到了2268分,然后抽到了“fragile box”(什么东西,易碎的盒子?),然后就没再玩了。
现在这款游戏已经被我删了……所以游戏链接我也就不贴了吧。实在不想再念叨“现在的游戏怎么都大同小异”或者“App Store的推荐也不怎么靠谱”之类的话了,也许是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挑剔了呢。
本期评论精选的奖项设置不变:在所有评论中选出1条“最佳评论奖”和3条“优秀评论奖”。各奖项得主请通过QQ群(群号:327162570)与我们取得联系,最佳评论奖得主将获得50元以下正版iOS游戏一枚(请根据自己喜好任选,下同),优秀评论奖得主将各获得30元以下正版iOS游戏一枚。
那么,本周评论精选正式开始!
战场原黑E的订书机之恋 评论了文章《触乐夜话:斧子主机是卖给谁的?》。
斧子科技是不是用心了,用坏了多少套模具,爱不爱游戏主机,这些我全部都不知道,从战斧F1上体现出来的仅仅是一个简单并毫无设计感的正方形,一个颇具设计感却充满了即视感的手柄,一堆数量丰富但让人毫无冲动的游戏,仅此而已。
如果说罗永浩的情怀造就了一台偏执但富有个性的精致手机,那么斧子这次带来的玩意儿就仅仅是一个硬着头皮赶工而来的新玩具,基于安卓,没有独占,前景渺茫。对不起,我是正视你们的,只不过你们的行为还不值得有所“偏见”。
咸鱼:最后这句话简直有一种“我连讨厌都懒得讨厌你”的感觉……这也太恶意啦。
不过所谓“偏见”到底是什么?百度百科(诶诶我就查个词而已,凑合一下吧)对于“偏见”一词的定义是: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看了这个定义,再去看开场致辞中的那句“所有的中国玩家都是在偏见中成长的。斧子也一直饱受偏见与争议。”也不知道到底谁的看法才是“偏见”了……
1 评论了文章《〈伦敦陷落〉:旁观、经历、书写……一本“异闻录”的N种打开方式》。
极大。我自认为我是一个英语水平还不错的玩家,即使如此我对于“伦敦”的阅读量也感觉难以接受。
反过来说,这个游戏不看故事玩……就等于没玩。10分钟1点最大10点的体力限制使这个游戏的最小/最大放置时间都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如果手游版不作改动,那么游戏性会致命地差。长线剧情中充斥着需要你收集无数资源来推进每一步的故事,以至于后期你的主要任务实际上是重复刷一些最大效率提供资源的故事,然后解锁新的剧情……嘛,说到底和普通的数值系统很一般的放置类游戏还不是一样?
所以说,这个游戏,只推荐给那些愿意认认真真静下心来,10分钟读一段故事的玩家。话说回来,我为什么不去wiki读故事?
咸鱼:说到“英语阅读量极大”,我就想起了《80 Days》《DEVICE 6》等等这些让我在看了评测之后很感兴趣但是因为英语捉急所以一直没有勇气去尝试的游戏……哦还有《A Dark Room》!
对于游戏需要做大量英文阅读的这个问题,上周末的《命运书写者——十二款欧美文字冒险游戏》下面也有相关的讨论。一位读者老爷表示,“为啥每次都要关于英文阅读危言耸听,词汇可能有个别的是生僻的但是并没有用过于复杂和文学性的句式啊?之前把那篇关于伦敦陷落的文章推荐给朋友们,都看到说英文水平的部分望而却步……没必要这么夸张吧。”
或许是望而却步的朋友们英文水平确实不够好,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吧,其实大家也并不是真的不懂英文,认真阅读的话当然也都能看懂,就是费不费劲、费多大劲的问题。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于需要阅读大量英文的游戏的排斥可能都是下意识的,因为我虽然努把力也能看懂,但是感受并不顺畅,那种阅读的艰涩感会极大地影响游戏体验。既然这么费劲——正如上面的评论中所说——“我为什么不去wiki读故事?”
话虽如此,我也还是觉得让语言不通成为我们体验优秀游戏的阻碍还挺遗憾的。我们曾经有过一篇主题游戏推荐,专门介绍了一些不支持中文(非常需要英文好)的游戏,在此再推荐一次吧——《先别急着还给老师——十款考验你英文的手机游戏》——给英文足够熟练的读者老爷。
龙纹身的谢广坤 评论了文章《被苹果头条推荐有多重要?就是这么重要》。
“对天朝商业化手游来说,头条Banner价值千万。”
也许是,也未必,看游戏类型和游戏。商业化手游很少能获得头条Banner,单机和独立游戏更能获得青睐。哦,某些打折情怀旗号的游戏的确能获得推荐。据我所知大公司也有小的推荐位预留,只要游戏不抄袭山寨,一般都能上,这就不是苹果编辑能决定的。
“在中国是不是影响更小?靠刷的就可以”
刷的游戏,就如同火中取栗,有一定风险。现在看着已经沦陷的付费榜,我默默避开那些一元游戏,买了几款价格在12元以上的单机。
头条推荐在中国影响还是蛮大的,比如《超脱力医院》《万物生长》这类推荐游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免费玩家群体比例固然占绝大多数,但我们这种想玩点好游戏还愿意花钱的人,并不少对不对?
咸鱼:以我以往对Banner推荐内容和付费榜的粗浅印象,好像那些获得Banner推荐的游戏要么是刷不起,要么是不屑于刷,而那些刷到付费榜前列的游戏虽然永远也不会获得官方推荐,但它们估计也没少赚——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都是成功的,大概就只是科班出身和野路子的区别吧。
而作为一个玩家,我已经表达过超多次“想回到过去”的愿望了,现在我反而开始觉得,说不定正是因为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一元游戏的衬托,才让那些12元以上的单机显得更加熠熠生辉呢……
17th 评论了文章《〈少女前线〉:因爱之名》。
按照两位主角的情分,一路贫贱的结果顶多就是“下次有机会再找你”,如果不是香饽饽惹外人眼馋,绝不至如此闹开。所以还是站在风口上,萌生了希望,勾出了欲望,把持不住就跪了(当事人眼中只是对方把持不住就跪了)。后面讲给卡公的故事,一部分是当时为了维持二次元世界名物正义感的现实扭曲,一部分是回避道德惩罚的痛苦,产生的记忆修正,一部分是商业意味的PR美化。简单来说的双方表述矛盾的重合部,都是假的,都可剃掉。剃下来的部分,恰好就是二次元特有的“做了点什么”。
他们可有过战胜世界的念头?没有,世界太狡猾的,展现出来的永远是一张友善、准备施与帮助、有意愿也能力带带你的脸,一张你绝没理由与之一战的脸(关于这点文章写得很明白)。这就是他们看到的三次元世界,很好,是时候长大了,我这里有个宝贝,兄弟,你也要快高长大啊,我不等你了,否则宝贝会哭。
当然如果你说的是二次元世界,那他们确实早就战胜了。
但是,两个世界相差太大了。对他们来说,对整个二次元来说,吸引人的是这种隔绝,毁灭人的也是这种隔绝。
无论如何,如你所说这全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看不同的故事,而是因为我们对人之常情的了解,在不同的次元里。
咸鱼:两个人明明是相互欣赏、信任、充满善意的,到最后却变成于公于私都要决裂的程度,也许是因为沟通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也许是因为双方由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机制而在无意中表现出了攻击性,也许是因为太在乎共同拥有的这一切又觉得对方不像自己这样在乎从而心生不满和不平衡……但不管是因为什么,直到最后双方都还在为对方开脱,认为一切并不是对方的错而是“有人带坏了他”,这才更加让人唏嘘,感觉整场撕逼只是一场巨大的误会——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呢?何必呢?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这是我在文章下面留下的评论。我觉得大概都是因为太在乎吧,可惜在乎了也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我很想就上周的“剧透”话题在这里私货一下,讲讲道理、发发脾气什么的,但是想了想又觉得继续停留在这个话题上显得非常矫情,但是又想了想又觉得就这么不说了吧自己又有点儿委屈。最后我决定还是不委屈着自己了,用一张图和一句话来终结这件让我非常郁闷的事情吧。
以及,我要坚决捍卫编辑在评论区中匿名或以其他名字发表评论时的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