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爸爸咱能别自己加戏吗?
我是个很正常的Steam玩家,也就是说,买来游戏根本没时间玩那种。立志玩完一个游戏再买下一个的次数和宣称减肥的次数差不多,然而后果你懂的。
所以,当去年秋天,我花了50个小时——好吧,里面大概包括了几个小时与土豆服务器的扯皮,以及一或两次开着游戏倒头睡觉的经历,之后,终于在《极限巅峰》(Steep)里达到了满级30级的时候,我的激动之情是难以言表的,大概就跟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腹肌差不多。激动之下我直接买了一份原价的季票犒劳自己,然后就傻眼了。
这份季票大概包括3部分的内容:一大笔用来买服装的游戏点数,和一大堆随便在地图上快速移动的直升机票;一个包含一系列比赛的DLC,主要价值是可以轻松通关赚到大把的经验值;若干种在比赛里基本用不上的新的运动方式,其中包含一件堪称沙盒游戏里最强个人载具的火箭翼,可以让你在任何一个时间地点起飞,两分钟内从地图这头飞到地图那头。
而在游戏本体里,升到30级的主要手段是靠滑翔、滑雪、跳伞之类的,在茫茫雪海里找到降落点和风景区然后参加赛事,升上30级最重要的奖励则是获得无限使用直升机在地图上快速移动的权利。所以,这份作为游戏升到顶级而犒劳给自己的季票,其最大的意义其实是,如果我一开始就连季票一起拿下的话,升上30级所用的时间可能比原本减少一半以上,并且满级之前就能变相享受满级的福利。
这种感觉的难受之处在于,我把从热气球上跳下来、飞一阵子飞鼠装、降落滑一阵子雪,甚至最后还得用自己两条腿爬山找降落点和风景区的过程当成这个游戏里最大的乐趣之一(另一大乐趣是用飞鼠装钻山洞然后一头磕死),育碧爸爸则把这个过程当成一种折磨,甚至设计了付费点让我可以快速通过。当我用了几十个小时完成这一切,再花一笔钱准备玩点更新鲜的东西的时候,却发现新买来的内容顶多够我玩一晚上的。
这种憋屈差不多直到我听说《星球大战:前线2》的无氪玩家们需要花上百个小时才能解锁达斯·维达的时候才缓解过来。
在当年,游戏的宣传文案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吹一波这个游戏的主线流程长达XX小时。这大概是一种类似于大萧条时代电影与爆米花的宣传策略,“以最便宜的价格让你乐呵一下午”之类的。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阿里巴巴集团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上个月惹了游戏圈众怒的那番话:“时间成本越不值钱的国家,游戏就会越赚钱。在座的各位,大家有时间玩游戏玩一天一夜?因为你们太忙了。”
如果我们屏蔽掉阿里和腾讯日常互怼的背景,纯粹将之当成一种消费主义与另一种消费主义的对话,我们或许会发现,王主席这段话未尝不是一种对于游戏行业挥霍用户时间与精力的愤怒:不管腾讯的游戏行业赚了多少钱,这样的收入都是建立在它吞噬了消费者规模更加巨大的时间的基础上。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同样用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最牛的玩家跑去玩《王者荣耀》,哪怕直接干上王者,买个几百块钱也就算开销巨大了。用来玩阿里那个压根不算游戏的“购物软件”《淘必中》(一个月之前的版本),有些大神可能都已经完成从入门到进坑到剁手再到跑路再到落户三和的全过程了。
所以在大资本眼里,游戏这玩意估计就是娱乐产业里的落后产能,所以EA和育碧都学着手游玩多花钱节省时间那一套,所以现在连《星际争霸》都开始忙着开箱子。
嗯,真是一群奸商,还是我们《Ingress》最厚道了,氪一单128,买的薯条到现在都没吃完。
去年为了玩这个厚道游戏跑了6个城市的我做出如上结论。携程和去哪应该也会给我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