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传统”与“现代”的边界

8年推出59款文创皮肤,聊聊王者荣耀的文化仰望。

编辑祝佳音2023年11月01日 16时57分

不久前,《王者荣耀》刚刚度过了它的2023共创之夜。和往年一样,活动上依然有许多传统文化元素,例如《遇见胡旋》《遇见飞天》《百鼓争鸣》等,都是敦煌主题。玩家对此也非常熟悉——敦煌皮肤是游戏中最受关注的系列皮肤之一。

现在是个回顾的好机会。对《王者荣耀》来说,传统题材的皮肤当然不止敦煌系列。远至先秦,近至当今,《王者荣耀》的取材范围决定了它有着相当广阔的取材空间。它也非常乐于出传统文化主题的皮肤,我粗略数了两遍,现在它已经有59款传统文化主题的皮肤了。

《王者荣耀》是传统文化相关皮肤最多的游戏吗?我不知道。但就算是,也丝毫不让我奇怪,时至如今,即便不像《王者荣耀》那么多,在游戏中出现传统文化也不是件稀罕事了。

《高山流水》就是《王者荣耀》推出的传统文化皮肤之一

人们也很习惯这样的事情,如果不细想的话,我也是如此:传统元素出现在电子游戏这种新潮玩意儿中已经稀松平常了。可在记忆中,事情好像并非如此,在我的学生时代,那时候的“传统”常常被视为某种和当今对立的东西——当然它是好东西,但它是另一种好东西,以至于人们常常要单独说“保护”它。

现在,“传统”和“现代”的界限似乎没有那么分明了,人们也不再那么刻意地谈起“保护传统文化”。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极度的重视往往暗示了事情处于某种危险的状态,只有小心谨慎才能使之维持。可现如今,“传统”以一种更新潮的方式自然地出现于流行文化中,人们自如地运用它们。

《王者荣耀》当然参与了这一过程,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实际上,你完全可以把这篇文章看作“传统文化能以哪些方式出现在电子游戏中”的介绍,而且,仅仅是《王者荣耀》的例子,便足够支撑起这个话题。所以,我想谈谈在《王者荣耀》中让我感到格外感兴趣的几款皮肤,以及一个让我好奇的问题——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经典

人们对“再现经典”这件事的热情从不消退。所以在许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王者荣耀》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杨玉环的皮肤“遇见飞天”时丝毫不感到惊讶。如果一个中国的游戏创作者想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怎么会错过敦煌呢?而要在敦煌中寻找点什么东西,还有什么比飞天更具有代表性的吗?

于是,你看到了“遇见飞天”中那个反弹琵琶的经典形象。其中有着太多人们熟悉的元素:敦煌、飘带、飞天、反弹琵琶。当然,它有现代的画风,符合《王者荣耀》的美术风格,但人们毫无疑问能够一眼认出来它来自哪里,取材何处。

这就是传统的力量。很大程度上,“经典”背后是一整个文化共同体,是一群人对一群符号的共同记忆,只需要两三个字,十几亿人就能拥有共同话题,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反弹琵琶”很容易唤起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很大程度上,《王者荣耀》的一些皮肤是在“唤醒共同文化记忆”这个方向上的延展。孙悟空的皮肤“齐天大圣”“美猴王”、三国时的五虎上将、项羽与霸王别姬,所有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能够直接唤起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历史带来了文字,但只要年代稍微再久一点,文字本身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诗歌辞赋就是极好的例子,在“共同的文化记忆”中,它们从不缺席,同样成为了《王者荣耀》皮肤的灵感。例如司马相如的《凤求凰》、王勃的《滕王阁序》,都被创作成了角色皮肤。

诗词成画这件事很好地表达了“文化流转”这一主题。中国古代历来有题画诗的传统,这是一个根据画作写诗的过程。根据名篇来画皮肤就像是这件事的翻转,无论哪种,文字和画作的流转间都有着共同的主题,这些主题依靠不同的载体传承千年。

可以说,这就是人们强调“保护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是一份宝贵的无形财产,它依靠被人熟知而壮大自身。从这个立意上来说,我尤其喜欢关于白鹤梁的许多故事。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南岸江中的一座千余米长的天然石梁,在梁上有100多幅题刻,包括黄庭坚、朱熹、王仕祯等人的作品。这些题刻在长江涨水时被江水淹没,枯水时显出水面——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奇景了,更不用说还有水文站这样的科学记录价值。

不幸或幸运的是,修建三峡大坝后,白鹤梁所在地的水位将会上升,不再能周期性地露出水面。但我们并未永久性地失去它,白鹤梁最终采用了中科院葛修润院士提出“无压容器”水下原址保护方案,而游客可以通过专门的水下通道参观它——现在,白鹤梁是一座水下博物馆。

在我看来,白鹤梁是最直接地展示了“文化”的嵌套特征。它上面的每一个题刻,都是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碑刻的结合,毫无疑问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组合成了一片特殊的“碑林”,更增添了其价值;而这片碑林又因独特的地貌特征周期性地出现,再使之更加罕见;最终,人们用水下博物馆的方式将之永久留存,用一个奇观保护了另一个奇观,为这个传奇的故事增添了新的一笔。

再看《王者荣耀》皮肤“白鹤梁神女”时,你或许会意识到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还在延续。实际上,“传统文化”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重提的某种东西,而是一种在时间中不断流转更迭的东西。每一次再现,本质都是再创造。

游戏皮肤也是如此。

“白鹤梁神女”的皮肤也是对更迭的文化的再创造

改编

在全中国348个戏曲剧种里,越剧以“全女班”演员阵容独树一帜,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以女性演员来扮演青年男性角色的“女小生”。《王者荣耀》的皮肤“梁祝”据此有奇思妙想,让上官婉儿穿越次元,拜师越剧名家,成为了越剧团女小生演员。

人们或许没有意识到,其实上官婉儿是比越剧“有历史”得多的元素。实际上,虽然作为各类戏剧的一员被视作传统文化,但越剧的历史仅有百余年,是一种不算太古老的文化形式。

人们时常忽略文化自身的变化。当提起“传统文化”的时候,一些观念就自动浮现在脑海,它们来自多久前呢?不查资料的话我大多也说不太清楚,只模糊觉得:“大概成百上千年吧?”可实际上,它们的变化比人们的感觉总是要大一些。

再举一个例子吧。《王者荣耀》甄姬有一款皮肤“游园惊梦”,就取自昆曲《牡丹亭》中的经典曲目《游园惊梦》。比起“年轻”的越剧,昆曲要成熟得多,它在元明时期便已诞生,并且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变化和发展。

对于文化创造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意味着一系列过程中的一环。拿“游园惊梦”这个皮肤来说,它来自昆曲《牡丹亭》;这显然改编自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传奇《还魂记》;而《还魂记》又取材自收录于《太平广记》的唐传奇《离魂记》。

你看,唐朝(或者更早)的故事经历了数次改编,最终出现在一款手机游戏中。看上去,“手机游戏”和之前的所有环节差异很大,但是,此前的每一步,无论是唐传奇,还是元传奇,或者是昆曲,都是那个时候的“流行文化”,广受欢迎。

这是“经典”的另一个力量,除去共同的文化符号外,它总是能在新时代找到新载体,以稍显不同的文化样貌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说,“游戏皮肤”也不是那么新鲜的一件事了。

《游园惊梦》的生命力在手机游戏中延续

这也暗示了整件事成功的秘诀:要做到满足当今的观众。实际上,《王者荣耀》之所以能够推出这么多传统文化主题的皮肤,首先还是因为这是一款如此流行的游戏,其次是这些皮肤——哪怕你不在意任何文化之类的事情——首先是好看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讨论更多的事情,而不至于曲高和寡。

《王者荣耀》的确做了更多的事情。在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项目组和敦煌研究院的严谨,它们在皮肤的细节处都有相当严格的考据(这一点可以看看我们之前写过的敦煌皮肤相关的文章),甚至还参考了许多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无论是“雷公鼓到底声音是如何的”、“胡旋舞姬最早来自哪里”,还是“九色鹿的在哪个窟的哪一面墙壁”、“飞天皮肤应该参考哪个时代的模样”,我相信,周年庆晚会上的敦煌系列节目,浓缩了这款产品八年的文化仰望。

游戏中的元素同样可以成为人们理解文化的契机

这种严谨让我不禁再次想到,“传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过几十年,或许属于信息时代的东西也能被称为“传统”。

接纳

又或许,根本不用几十年。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传统文化”,对吧?我有些犹豫要不要将裴擒虎的皮肤“李小龙”纳入讨论范围。李小龙是活跃在荧幕上的人,按照咱们的标准来说,他完全是个现代人了!但从另一面来说,李小龙的确唤起了众多的文化记忆,同时,他的荧幕作品如今看来也完全足够称得上是“经典”。

我想,李小龙或许正是处于走向传统那个位置的中间地带上。经过了一定的时间,人们喜爱、并且接受了他——不是说作为知名演员的他,那当然早就被接受了,而是说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他。

“李小龙”也成为了一款很受欢迎的皮肤。这让我有点儿意外,在我的印象中,《王者荣耀》的用户普遍较为年轻,而李小龙先生……已经离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人们依然用真金白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李小龙皮肤在玩家中大受欢迎

又或许,这件事情毫不奇怪。毕竟,在《王者荣耀》推出的众多皮肤中,比李小龙更古早的元素很多,玩家们大多都欣然接受。就像之前提到的,我不太想区分玩家们接受的是“现代的游戏”还是“传统的文化”,你没办法分开讨论,掰开来说清楚哪些群体为哪个部分付费。实际上,事情早就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些包含“传统”的内容,玩家们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接受。

《王者荣耀》有这么多玩家,我们当然可以说它有理由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承担些社会责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但我不想这么说——尽管它的确已经这么做了——如果你将之视为一个整体,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新载体带旧内容的模式。

传统和未来

有时候,我会对 “在游戏中传播传统文化”这件事感到有点儿困惑——这种困惑其实贯穿了我在这个行当里的几乎全部时间。

我本身也偶尔写点很欠的东西,有头没尾的小说,高中到大学时期我的小说主角都是外国人名字,故事也发生在架空的世界,之后我越来越喜欢用老张老王,再之后我开始试着用哈尔滨方言(其实普通话基本一样)和一点儿北京话。我用这些东西并不是某种刻意思考后的结果,而是在某个阶段,我开始意识到我自己是被什么东西所塑造的。我的思考和认知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追寻到源头,那些我从小就听到的歌曲、看过的图像、听到的故事塑造了我。让我感觉亲切和共情。也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

我国的游戏行业也一样经历了这个过程,我们发现我们对某些东西感到格外亲切,那些亲切感并非凭空而言,它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在我们无法读书,无法表达,甚至无法思考的时候就开始影响我们,并将我们塑造成今天的样子。我在这儿不想说那些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论调,我想强调的是,寻找自己,发现自己,找到是什么塑造和影响了自己,这是文化兴盛的重要特征。从客观上来讲,文化的兴盛反映的其实是国家、民族或某个载体的繁荣、强盛和自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当人们不再为生计发愁,就会寻找娱乐,当人们有了足够多的娱乐,就会开始寻找意义,当人们开始关注意义,就一定会开始观察自己,几乎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会被归结为——我是谁,我从何而来。而这个寻找的过程,很大一部分就要回归到自己成长的经历——所谓“传统文化”,正是在一代代人群中持续发挥影响的文化产物。

还有一些我国特有的自然生物,它们同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具体到游戏,具体到《王者荣耀》上,《王者荣耀》既主动地担负起创新演绎、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也同样是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甚至追求的潮流映照。游戏中本来就有许多属于“传统”的东西。它既是因,也是果。不谈皮肤,就让所有的角色和那些知名的人物毫无关联,这款游戏将会丧失多少魅力?

实际上,《王者荣耀》提供的是一种当代的演义,这种演义中自然而然地带有传统的东西,却以一种新的形式被全新的观众接纳——而我也始终认为,“传统”和“现代”的界限没有那么分明,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不但能够挖掘传统、保护传统、也能够给传统文化添加时代的色彩,让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文化符号的一部分。

最终是好的作品将古今之人联系在一起

这种事情在过去几千年中一直在发生。当我们在说“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说的并不是死板、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在保持内核的前提下随时代变化而展现出新风貌的有生命力的产物。比如孙悟空,自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出现孙悟空的角色原型“猴行者”以来,这个角色一直在被无数的人继承和演绎,同样的符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翻新,不变的唯有自由、反叛和忠诚的内核。

每一种文化形态都在传统文化被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奉献过自己的力量。这件事情传说做过,故事做过,杂剧、评书、小说、绘本做过,戏剧、歌曲、电影也做过。现在,是由游戏来做这件事了,而且我希望它能做得更好。

0

编辑 祝佳音

commando@chuapp.com

编辑,怪话研究者,以及首席厨师。2001年进入游戏行业,热衷于报导游戏行业内有趣的人和故事,希望每一篇写出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

查看更多祝佳音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