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上个月月底的时候,一位名叫小可的朋友联系到我,向我询问一些应用推广方面的事情。小可的爱人Martin在业余时间制作出了一款名叫《Blood Collector》的游戏,她希望替他多了解一些移动应用市场的情况。
Martin是英国人,早年间曾在Crytek工作,参与过《孤岛危机2》的开发,之后因为一些工作方面的事情离开公司,目前在一家软件公司做底层开发。他和几个朋友沿用十多年前一起组建的CS战队的名字,成立了Cistern Cats工作室,就像他在Crytek的许多同事一样,把开发游戏作为了他们业余爱好的一部分。
5月29日,《Blood Collector》在Google Play上架,我也下载试玩了一下。这款游戏的玩法属于线路规划类,玩家要通过在地上布置加速、跳跃、折返、穿墙等功能方块来引导僵尸进入采血室榨出血汁,与《百战天虫》开发商Team 17的旧作《疯狂小旅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游戏背景中不断闪耀的核弹光芒带来一种末世天启的感觉,但整体来说画面一般。到了游戏10关之后难度提升,许多关卡需要玩家把握时机切换方块功能,这种设计比较有趣。总体上,这款游戏只是一款小品级作品,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而我也怀疑僵尸末日天启的主题能否国内受到欢迎。
我建议小可联系一些海外手游媒体做推广,至于国内这边因为安卓渠道繁多,最好找一家代理,并且推出iOS版,在此之后便没有再过问这款游戏的情况。但过了两周之后,小可突然找到我,告诉我Martin的游戏在国内某安卓市场被人换了个图标重新上传了。
通过邮件交流,我从Martin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具体的情况。他告诉我,在上架大概3到4天之后,他便通过分析工具Google App Analytics发现到有大量来自中国的用户。这些用户基本上都绕过了Google Play,从国内渠道下载到这款游戏。在《Blood Collector》发布后两周的时间里,甚至超过90%的下载量都是来自国内的。“老实说,我对于中国移动市场了解的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发现有大量来自中国的下载时会有些惊讶。”
对于开发者来说,作品被更多的人下载显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国内的安卓渠道并没有为《Blood Collector》的实际收入起到帮助。在《Blood Collector》中玩家可以免费下载并且试玩四分之一的内容,但如果想要继续挑战更难的关卡,就必须通过Google Play的计费系统付费。我们注意到,在某些渠道,这款游戏已经被破解,开放了后续的关卡。而即便是在那些没有破解的版本中,许多也都被被植入了广告插件。在游戏的每一关结束之后,都会强行弹出一条应用广告。
在百度搜索“采血员”(这个名字俨然已经成为了《Blood Collector》的正式中文译名),我们看到至少有10家安卓渠道提供游戏下载。而除此之外甚至还有渠道为这款游戏创建了百度百科词条,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评测。在某渠道的游戏页面中,这款游戏获得了超过40条的玩家评论,还有人认真地对某一关的通关方式进行讨论。
但与此同时,在英文互联网上这款游戏少人问津。在《Blood Collector》上架之后,Cistern Cats在indiegamer、tigsource等独立游戏论坛发帖,希望玩家来试玩他们的游戏,但到目前为止都无人回复。一款仅仅在Google Play上架的游戏,却在封锁Google服务的中国获得了绝大多数的下载量,而另一边却是无人问津,这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对于应用被盗重新上传的事情,我们此前曾报道过许多次。从反编译到植入SDK,抓包上传应用已经形成了一条有组织的链条。甚至有开发者告诉记者,有人希望雇用他原封不动地照搬一款和原作一样玩法、素材的作品,并称“有能力让原版游戏下架”。显然,在这一链条之中,渠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可告诉我,他们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渠道方面,要求对方下架渠道中《Blood Collector》的侵权版本。而对方要求他们提供版权证明,来证明自己的的开发者身份。Martin为他们提供了Google Play的链接,来证明自己是第一个发布这款游戏的人。但对方并没有认可这一证据。
记者电话联系到了渠道方面,称自己在海外的开发者朋友遇到了应用被盗用上传的问题,希望对方能够帮助下架这款游戏。客服很客气地告诉记者,首先需要注册市场的开发者账号,然后在举报申诉通道中填入正版和盗版的链接,并且提供相应的软件著作权证明。这和小可以及Martin方面的描述是一致的。
但问题是,对于在Google Play上架的游戏来说,开发者并没有更多可以证明开发者身份的方式。“可我是在海外上架的,怎么提供?”当记者这样问客服时,对方告诉记者“您也可以用游戏中的开发者名单之类来证明”。但一方面来说Martin的游戏里面除了Loading界面的Logo之外,并没有Credit名单,而且二次上传的开发者也有可能将Credit直接去除——有开发者告诉记者,想要去除其实非常简单。而另一方面,即便提供Credit截图,最终或许还是会经过长时间的流程审核,并且有无法通过的可能。
一位开发者说,对于目前这种情况,除了申请软件著作权之外并没有更好的维权办法。而申请软件著作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流程,一般开发者很难做到这一点。渠道方面的客服最后为记者提供了一种办法,即提供开发者在程序内留下的信息——比方说彩蛋,或者程序代码内的注释信息。但这需要开发者下载侵权的游戏包并且反编译,同样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
在国外的安卓市场中Google Play是主流,Amazon App Store是另一个比较被用户和开发者接受的分发平台。在这两个商店中的应用一方面适配Google与Amazon自家的设备,此外一般都能适用于大部分安卓设备,因此用户也会倾向于在这两个平台下载应用。不过在海外也有一些类似于国内渠道的网站。Martin告诉记者,他也注意到一家名为apk4fun渠道中出现了他的游戏。虽然这家创办于2013年末的渠道声称只会提供原创的免费游戏,但是他本人对此并不知情。
“我并不是真的介意第三方平台发行我的游戏,只要他们不对它进行修改就可以。毕竟中国玩家无法通过官方渠道玩到我的游戏。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玩到,并且喜欢我的游戏。虽然玩家们并不会付费。”在邮件中,Martin这样说道,这或许也代表了国内外一批单机手游开发者的心声。
但“只要不修改”这样的想法在国内市场中并不现实,即便像《Blood Collector》这样简单的单机游戏在国内渠道中都会经过重新上传者的修改。抓包-反编译-植入SDK这一系列过程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修改之后,重新上传的游戏已经被去掉了原来的计费SDK、开发者信息,并且加入了各种恼人的弹窗广告、额外的计费SDK甚至恶意应用。
“这明显是一个产业”,一位渠道方面的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这一链条之中,有专门的人每天盯着Google Play等渠道都有哪些新游戏上架,然后抓包,破解,并且抢先上传到国内渠道中。而国内的安卓渠道并不会对这些第三方以开发者名义上传的游戏进行过多的审核。“在国内属于先入为主,不需要什么证明,”另一位来自某渠道的受访者告诉记者,“好比写文章,你的邻居拿着你的文章复印好去出版了,出版社不会问邻居怎么写的,心路历程是什么。但如果你告邻居,你就需要。”
而另一个现实是,国内的渠道自身,往往就是抓包重传者本身。在功能机时代,除了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商城之外,国内很少有正规的应用平台。因此产生了一大批手机论坛,比如塞班论坛,it168等。这些手机论坛的一个特点就是用户之间的自发分享,一旦有什么好的游戏,便有论坛中的“大神”抓包破解重新上传在论坛中分享。这影响到了后来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事实上国内很多安卓市场正是从当年的论坛演变过来的。而这些渠道在开发者上传的同时,也会大量抓包,“让大家觉得这个地方游戏全,有趣。”
我们可以理解国内超过200家渠道之间的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生存压力,这些渠道需要维持自己的流量。但对于在这一链条之中弱势一方的开发者,当他们的成果被人盗用,被修改加入广告,为渠道吸引流量增添人气,甚至可能从中获利颇丰,那么他们的利益又该由谁来保证呢?
“不是外国人有情怀,而是他们没开窍。”在采访过程中,一位渠道方面的人士这样表达他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是走在国际前列的,而国外游戏行业从业者虽然创造力惊人,但是在商业化方面有些落后了。“最终国内外很多游戏就会逐渐变成中国游戏的样子。”
在采访过程中,有开发者告诉记者,他们的游戏为了避免在安卓平台可能遇到的麻烦,直接和国内发行商签订了预付加分成的合约,并且采用了短代计费。而另一些开发者则因为“安卓平台太麻烦”,“引擎授权问题”等因素直接放弃了把自己的游戏搬上安卓的计划。“如果iOS做得不错上安卓也可以,但做得一般没必要了。”开发者这样说道。
《Blood Collector》的故事只是一件小事,但在与国外开发者的交流中,它却确确实实体现出了国内安卓环境存在的问题。相对于遵照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的App Store与Google Play来说,国内的被侵权开发者申诉成本高,效率低,而且牵扯的精力更多。这使得国内的环境更加恶劣。正如我们当初在报道棉花的游戏《南瓜先生大冒险》时的发问,“如果说一个产业中,生产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无耻小偷横行,渠道无力甄别而只能靠让被盗者自己举报的方式来维护自己权益,这又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正常的?”
在采访中,Martin告诉记者他最初没有选择iOS平台开发的原因是因为成本,如果想要开发iOS应用,他需要额外购置设备。不过他现在已经购置了iOS开发所需要的设备,并且正在准备在App Store中推出iOS版的《Blood Collector》。相对于此前的不甚了解,如今他恐怕也认识到了一些中国移动市场的情况。
“但是相比在版权问题上和他们(国内渠道)费口舌,我宁愿把时间花在iOS移植上。”在采访中,他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