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女频的网游小说我也看了,我觉得就是无论哪个世界,玛丽苏们还是玛丽苏呀。”
这是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源自知乎上的一个提问:
作者最后的总结是:
我不能说他的结论没道理,但总感觉这样的结论并不完全。
往大了说,单机玩家无法适应网游,是因为单机和网游本来就是两种“游戏”,我发现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尽管什么桌游、页游、网游、手游,还有棋牌啊什么的,这些东西都笼统地叫做“游戏”,其实它们本身就……有时候两者之间,就像Olympic Games和Video Games一样,就不是一样的东西好么?您叫奥运选手去适应一下电竞,恐怕没几个人能适应。
往小了说,其实有更多因素可能决定了单机玩家对网游的适应。比如有的玩家不是成就者,也不是探索者,他只玩故事向的东西,大多数网游真的没什么故事啊;有的玩家只能玩AVG,只能读电子小说,动手能力几乎为零,这样的玩家别说去PK,就是去Raid也等于找死。所以你看有大批的玩家其实可能还没感受到网游里杀戮者的残酷就已经放弃了。
当然我还比较赞同这个回答:
——艾AA
你看,就是做理论研究,也不能过分简单化。
这几天,剧版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开播了,收视率嘛不好不坏,没有某些10点档的周播剧高,可也不算是很低,有一定观众基础。我前些天在夜话里已经提到过,首先应该肯定它能开播的意义,那就是这个社会对游戏的接受度已经大大提升。我记得大概10年前,宁财神写了一些情景喜剧,名字忘了,里面好像拐弯抹角提到一些年轻人上网玩电脑的事儿,已经了不起了,没法再深入下去,毕竟那时游戏不是什么主旋律,也没有观众。
可我也不想把这部剧上纲上线,好像它开播就能给普天下游戏玩家跟从业者带来正能量,再正名一下什么的,你看那个演员的阵容、剧情的设置、前期的打光和后期的调色,没有一条不是奔着偶像剧的路数去的,说白了,和你正经游戏圈就没什么太大关系啊。
任何行业都有僵化又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影视圈也有影视圈的玩法,一部新剧怎么改剧本、怎么选演员、开播时怎么宣传,都有人家的路数。比如说,你以为好不容易拍一部游戏题材,人家就得讨好游戏圈观众么?实际上很多人知道这部剧开播是通过这样的方式:
或者这样:
要不就是小爽的粉丝齐刷演技贴、小爽的粉丝齐赞小爽长肉了、小爽的粉丝战其他明星粉丝,最后大家都知道小爽的剧在播。你看,电视剧里拍了什么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贵游戏圈也只是贡献一个新鲜点的故事背景,至于剧情上是否反映了游戏文化,还原了时代风貌,嘿,这是一电视剧呀,还管得了这个!
我想这可以理解,一群作者、编剧、导演和演员里边,谁也没有游戏从业经历,也没有死忠游戏迷,所以他们写出来拍出来的肯定是他们印象里的那种“游戏世界”——就像我印象里的黑客,键盘用得特别熟练,没人用鼠标,真的黑客是不是这样我也不知道,电视剧里都这么演。
所以,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说到底,也不过就是外行看热闹。如果你让医务工作者看《青年医生》,让外语教师去看《翻译官》,大概会跟游戏人一个心情吧……
所以,我跟一位(死活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说:“普通观众的点好像不在游戏上啊。”她回:“我说句实话,作者也不在。”然后她补充说:“起点女频的网游小说我也看了,我觉得就是无论哪个世界,玛丽苏们还是玛丽苏呀。”
最后,卑微的我,以玛丽苏的心态看了半集《微微一笑很倾城》,我忽然觉得就能看了——而你们知道么,连卡公也在追这部剧,一边追一边发出难以言表的怪声音。
求轻喷,我这只是初评,触乐会持续关注这部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