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是一部需要极大耐心才能玩好的游戏,甚至可以说要拿“上班”的劲头去投入。我们不仅要实现在火星上种出土豆的壮举,而且还要亲手改造一颗颗死亡星球。
2015年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类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在距离地球六千万公里的这颗红色星球上孤单求生的故事。而在《行星改造》(TerraGenesis)这部冷门手游中,我们不仅要实现在火星上种出土豆的壮举,而且还要亲手改造一颗颗死亡星球,实现太空殖民。
目前游戏包含的F2P星球有火星、金星、地球(是的,这个星球已经没救了),付费星球包括月球、虚构的紫星巴克斯(Bacchus,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和植物神)、蕴含丰富矿产同时也充满有毒气体的死星(Ragnarok)、本都星(Pontus,黑海南岸古王国名),还有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最大殖民地,但50亿人口却在一夜之间消失的加强版地球——忘星(Lethe)。
除了内购以外,所有星球在游戏初始阶段均是完全开启的,我们可以从难度最“低”的火星开始。是的,和游戏中其它异星相比,它的确是上手度最好的一个了:火星拥有可以隔绝死亡射线的大气层(尽管密度只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引力接近地球的四成,更重要的是有水资源(尽管处于地下和两极)。因此在增加大气密度、改善星球表面温度和开采地下水之后,就能让生命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说的怎么这么轻松呢?
在游戏开始前,我们需要从4个派系——盖亚之女、火神之子、UNSA(联合国宇宙总部)和地平线公司中选择自己的扮演对象,尽管科技树的内容大同小异,但不同派系的组织方式还是能给某些方面带来加成。比如UNSA的民主化政体可以拥有更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研发效率,但财政收入较差,而这正是财大气粗的地平线公司的优势。
游戏的研发项目分为温度、气压、氧气、液态水、生物、人口和矿业7个主目录,每个下辖6个子项目。绿色代表当前已拥有,蓝色代表当前可研发,灰色代表需要达成一定条件才能开启。初始状态下每次只能研发一个项目,通常需要数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我们也可以通过消费GP点进行加速)。
虽然游戏的英文阅读量较大,但提示系统还比较人性化。我们可以通过画面中央位置的“优先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一步步跟着来总是没错的。比如改造火星的第一部是增加气压,所以前三个“降低”的科技就不用进行投资了,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真正的难度,在于进行后续研发时的数值平衡。很多科技本身也拥有Debuff,比如在绝大多数星球改造计划的第二步——制氧技术(比如蓝藻工厂)的研发过程中,也会带来气压的下降。需要指出的是,在一类科技全部研发完毕之后,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其它旁类科技的负面作用,来实现数值平衡。比如通过“水力发电机”以氧气为代价来获取20点的水资源,通过碳过滤器用40点的氧气的损耗来换取气压的10点增长,通过农场科技来的负面作用来消耗过量的水分,避免殖民地沦为一片泽国。
尽管我们都知道实现外星殖民地是游戏的最终目标,但千万不要指望“拎包入住”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除了内购以外,你的收入不可能瞬间增加。即便是Horizon公司这样的大财团,一类科技都研发完,基本上也距离破产不远了。因此我们要在科技研发的间隙,就开始设立定居点,尽管一开始只有几百人的规模。只有人和矿产资源才能够创造财富,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之所以说火星的难度最低,是因为这只看似恐怖的“恶魔之眼”,其实际表现还算稳定,不会像其它那些高难度星球那样,动辄给你整出什么幺蛾子,让那些手头上资源不足又不想氪金的玩家难以应付。就拿F2P中难度最高的地球来说,在不远的未来,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让它即将改名为“水球”,为此我们要通过科学的力量来扮演上帝,给这颗家园星球“降温”,通过地下蓄水、电解水、海洋冰冻等等科技,阻止海平面的上升。然而,气候变化速度的加剧,以及近80亿人口每天碳排放量的天文数字,使得挽救人类的使命,变成了一场与死神所进行的赛跑。
《行星改造》是一部需要极大耐心才能玩好的游戏,甚至可以说要拿“上班”的劲头去投入。当然内购可以彻底解决等待问题,而且相关项目的价格也不算高,不过最多5分钟就能治好一颗不毛之星,这样玩起来也彻底失去了意义。这部走硬科幻路线,以至于让休闲型玩家会觉得有些无聊的游戏,注定不会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家星球上找个MH370都那么费劲,还妄想去称霸别的星球?”不过,就在几百年之前,地球上的很多人也认为在海的另一端寻找“新世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