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重大新闻要告诉你。”
昨天,正在干别的事儿,手机上突然来了推送——网易收购《底特律:变身为人》开发商Quantic Dream。这么言之凿凿,我想真是不得了了,点开正文一看,原来标题里吞了半句话:网易实际上只是收购了Quantic Dream的少量股权(Acquired a Minority Stake),远还未到控股、完全说了算的地步。
类似的所谓“收购”行为这几年在中国厂商身上其实并不罕见。举个例子,半年前的消息,同样是网易,斥资1亿美元收购了Bungie工作室的少数股权,当时也不是没有人担心过“光环”和“命运”系列的未来,但只要弄明白这种收购的性质,大家也就各自退散。Quantic Dream这次大约也是同理,网易只是投资了这家工作室,后者仍旧保持独立运作。弄清细节后,国内外玩家们大多是基于主机玩家的优越感,感慨一通大厂就是有钱任性,仅此而已。
对Quantic Dream来说,有钱总比没钱强,这次被大厂看上应该并不是坏事。在与索尼跨越两代PS的合作之后,导演David Cage口中提到了“多平台的未来”,显然,索尼还是未来的选项,却不再是唯一的合作对象,它不再确保Quantic Dream的旱涝保收,所以工作室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走出下一步。
乐观的玩家似乎已经看到了互动电影游戏的更多可能性,比如Quantic Dream所说的多平台会不会也包括移动平台?我个人觉得可能性是有,但有多大现在并不好说。在对这件事的表态上,双方似乎更看重技术层面的交流,Quantic Dream联合CEO 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说,此次投资将为工作室“开辟新机遇”,网易副总裁王怡则说:“我们非常重视内部研发,一直在寻找能在下一代游戏开发、创作过程中弥补我们不足的合作伙伴。”
悲观的玩家们则认为,大厂的影响力可能会让Quantic Dream未来的产品出现什么令人担心的变化。在这方面,玩家仅凭现有的消息就无端猜测其实并不太对,但说真的,国内现有这些个大厂总被这么担心着,也不是没有来由。它们确实需要做一点什么,继续改善自身的公众形象——如果能有一两个产品进入传统主机和PC玩家视野,取得全球范围内的成功,这不是让玩家少说怪话,甚至放下心来最好的方式么?
David Cage倒是希望给玩家吃下定心丸,他说:“网易了解Quantic Dream意味着什么,他们一样拥有对高品质游戏的爱与追求。”
评分网站Metacritic公布了一年一度的游戏发行商排名。排名分为几个档次,在2018年度发行了12个以上游戏的厂商被列为主要发行商;5到11个游戏的为中型发行商。排名主要参考它们所发行游戏的媒体得分,此外评分中好评、差评的占比以及高于90分的游戏占比也会影响这个排名。
最终在主要发行商当中,CAPCOM凭借《怪物猎人:世界》《街霸5:街机版》和《洛克人11》等游戏的表现拿到了年度发行商第一名,世嘉、EA、任天堂和育碧名列二到五位,索尼名列第六。中型发行商方面,动视暴雪名列榜首,Paradox Interactive、505 Games、Take-Two Interactive和Aksys Games分列二到五位。
Metacritic因为本身是一个平均分网站,所以它的这个排名完全以数据说话,用每个厂商旗下游戏的综合表现来确定排名。所以,你会发现,这个排名和玩家朋友们的直观感受不太一样,比如世嘉这样不声不响的厂商,游戏销量一般,话题度也不算很高,却可以排名主要厂商第二;一直被黑来黑去的EA和育碧,尽管出不了什么惊天大作,可商业流水线保证了这些游戏的下限;索尼去年有新《战神》以及《蜘蛛侠》《旺达与巨像》等不错的游戏,可惜排名被它发行的VR游戏拖了后腿,想想也是有些讽刺。
中型厂商方面,Take-Two有《荒野大镖客:救赎2》的强大加持,不过在Metacritic看重平均分的规则下也只能拿到排名第四。
当然,也有一些厂商的排名和它们在玩家中的印象比较一致,比如排在Take-Two身后的微软和Bethesda,尤其是B社,基本上经历了信用破产(却不自知)的一年,这样的口碑大崩溃不得不说是多年作死结果的累积,还能上榜前10名都让人有些意外。
岁末年初的时候,我触的朋友们曾经不止一次评选自己眼中的年度厂商,但显然,他们的评判标准更感性一些,看重厂商行为在玩家中的观感,因此你可以说他们的选择有些主观,代表的是“道德高地”。Metacritic的排名虽然看似冷冰冰的数据,但其实是综合了千千万万媒体和玩家的观感而来的,也算是自有一套理论。
所以,你觉得哪个排名更符合你自己心中的预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