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更爱观众席。
前几天触乐杯俄罗斯方块比赛的盛况,已经有两位同事在夜话中写过了。作为最终“奖励”的获得者,我也发表了获奖感言。其实,哪怕比赛已经尘埃落定,我还是处在迷茫之中:为什么突然间被拉去参赛,为什么“俄罗斯方块”还可以对战,攻击和防守是怎么回事……这些我统统搞不清楚。
左轮老师在对战过程中对我的游戏风格作出了点评:没啥攻击性。确实,直到比赛之前,我还以为“俄罗斯方块”就是一行一行消的呢。如果没有人和我竞争,让我自己玩无限模式之类的,我大概能慢悠悠地在那里消到天荒地老。可是有对手追着我打的话,我很快就会想捂脸躺平了。
这个特点倒是和我玩其他游戏时一致。一旦碰上讲胜负的PvP要素,我就会处在一种自我懈怠的状态。毕竟,胜负和通关不是一回事。通关就像考试,考及格就行,可以不在乎自己考了70分还是90分。而与其他玩家一争高低,就像回到高中时期靠月考成绩排座位一样。当然,和朋友同事一起娱乐的负面反馈不会那么强,但公开场合给人咄咄逼人感觉的玩家还是挺多的,有时候会让我觉得不太舒服。
至于攻击性,我好像在那种打打杀杀的游戏里也没什么攻击性可言,打斗的风格比较被动。除了必杀的敌人,NPC之类的角色哪怕是招惹过我的,只要不先动手,我一般都不会去打,能放生的选项全都选放生。如果让我和友好NPC反目成仇的剧情没能说服我,这游戏可能就离被我差评不远了。
矛盾在于,纯单机党也有基本的社交需求。前几天,两位朋友盛情邀请我和他们去某游戏里联机,并且保证去的那张地图绝非“事故多发地”,我实在无法拒绝。我心想,玩熟了的人一起组队,这体验比之前为了工作去随机匹配陌生人肯定好得多。
然而,就像那个十分玄妙的墨菲效应所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即使那张地图被普遍认为相对安全,我们还是在两小时内被敌对玩家入侵了5次。游戏环境再怎么险恶,这个频率着实也高得让人有些无言以对。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种心情。起初还是慌乱居多,之后就只剩下烦躁,希望两边不管谁胜谁负都赶紧结束。毕竟几个人大晚上抽出时间一起打打游戏不容易,原本计划好10点左右把图跑完早点休息,入侵者却不停地冒出来打断,一拖再拖。我的两个朋友,一个是PvP高手,一个是PvP爱好者,看起来倒是很享受这些突如其来的混战。我这唯一的手残想凑上去帮忙还被他们制止,让我站远点,“小心被人家一套带走”。
所以我再一次选择躺平,在旁边一边嗑瓜子一边围观几个人打得有来有回、互相耍赖,直到把资源处于劣势的入侵方磨到弹尽粮绝。如此重复若干次,瓜子都嗑完了。我果然还是更适合坐观众席——或者干脆提前拔网线。
其实我并不讨厌多人游戏本身,包括那些体现合作之艰难、会“打翻友谊小船”的。比如这几天一个叫《Pico Park》的游戏突然变得很火。看起来大家都扮演着可爱的小猫一起闯关,实际上玩的人越多越难,明明在努力合作却不断地互相制造障碍。要是有机会的话,我非常乐意和朋友试一试,一定会非常欢乐吧。
不过,介于“过于躺平”这一行为还是会影响亲朋好友的游戏体验,左轮老师也表示了对躺平行为的不满,我还是决定响应他一下,做出一些积极努力。比如今天早上,我和袁伟腾老师就在杨宗硕老师的教导下学习了一个“俄罗斯方块”小技巧——T消除,然后开始愉快地互相伤害。所以,如果有下次触乐杯俄罗斯方块比赛的话,大家会开始全员T消除吗?
希望不要有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