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常识受到了考验。
最近,我刚刚推完一款日本乙女游戏。游戏的世界观比较黑暗,而且前4个男主在初次攻略时都只能打出BE,我在入坑之前就看到了不少避雷帖。这部作品目前的口碑也比较两极分化。说好的人,认为剧情十分揪心,有几条线很有宿命感;说不好的人,觉得有些地方转折突兀,很多BE为虐而虐。
我属于口味比较杂的,基本上什么样的剧情走向都能接受。这些评价我都能理解,也不是特别在意。没想到自己玩的时候,让我出戏的完全是另外的要素——它的科幻设定里涉及的基因科学实在有些天马行空,连我这个只有高一生物知识的文科生都感觉常识受到考验。
这些奇特的设定包括但不限于——因为体内23对染色体每年都会被污染一对,所以故事中的大部分人活到23岁就会身体变差,然后暴毙;有的角色的基因构成能在人类和某种花之间反复横跳;还有记忆和情感都储存在心脏里这种经典伪科学……
我知道科幻作品的设定都不能当真,胡编乱造的多了去了。像“X战警”或者“蜘蛛侠”系列这类比较多地涉及到基因变异和人体改造的故事,总归还是会编得尽量能唬住外行人,或者用无限拔高的科技、看起来酷炫的道具和特效糊弄过去,避免涉及一些从原理上看就违反基本常识的细节。而那些一秒接义肢、重伤治疗5分钟就重新活蹦乱跳、奋勇杀敌的桥段,姑且能算做是给剧情做出的牺牲。情绪和叙事到位,很多时候能让人忽略这些Bug。
可是,那部乙女游戏不仅坚持要给玩家讲述种种自创的奇特科学细节,还要在好几条线里把这些细节着重描绘一遍,安插在重磅主线中,存在感实在是太强了,只能靠后期几个隐藏男主的表现和恋爱描写力挽狂澜……但万一手滑打出了个BE,真的会让人想掰卡带。
我感觉,如果是奇幻背景,同样的设定会让我容易接受很多。各种暗黑恐怖故事里,通过取用、使用乃至食用心脏获取记忆和能力这件事还挺常见的。人在动植物之间随意切换,或者把某人的躯体当作容器储存一些事物的设定也非常顺理成章。总之,何必非要和高攀不起的基因科学过不去呢……
其实奇幻作品里的天马行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欣然接受,最近热度比较高的《卧龙:苍天陨落》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一款“三国”同人,冲着题材来的爱好者也有人觉得魔化武将的设定有点“雷”,而且反派扎谁谁魔化这种推进剧情的方式确实有点简陋。不过,玩家主要目的还是去打架,面前这个Boss的产生是否合逻辑,很多时候是次要的,多死几次也就忘了追究怪物怎么来的了。当然,这种叙事往往也只会停留在玩家“懒得追究”的水准。
以现实为基础进行的想象和创造在文艺作品中当然是必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受众对奇特设定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他们是否接受设定,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知识构成,一方面也取决于剧情或玩法的沉浸感,在这些要素之间平衡得不好还是会“翻车”,而能写出“看上去很真”的动人的假话,也是创作者自身能力的一环。有些奇怪的设定可能轻易被接受,有些奇怪的设定真的绕不开,还是不要用“别闲着在虚构作品里找真实”这句“万金油”的应对忽略过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