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游戏遗老

尝试跳出舒适圈,去适应新的环境;怀念旧时光的美好,并拥抱新的未来。

编辑熊冬东2023年11月09日 19时11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在之前的夜话中,我介绍了一部怀旧日本美少女游戏业界的动画——《16bit的感动》。在最近更新的2集里,男主角在公司大叫着“我不干了”,然后回到家里闭门不出。因为他不能接受业界的主流发售平台从PC-98变成Windows 95。动画中,男主角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PC-98,对它的形象和操作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突然改变环境,他一时间难以接受也不奇怪。

男主在同人展会上Cos成PC-98的模样

这种事在现实中很常见。比如说,你和朋友们一起入坑某款热门网游,随着游戏寿命的流逝,朋友们一个个都退了坑,只有你还坚守着。你比很多人都热爱这款游戏,并且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它的魅力;你忍受着孤独与寂寞,不愿去新游戏中被陌生感侵扰;你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会去玩技术表现更好的游戏,但你只想那一天晚一点到来。

我玩“刀塔”的历程就基本上是这样。众所周知,《Dota》起初是《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中的一张对战地图,因其游戏模型的加持、具有高度拓展性的玩法和良性的运营策略而风靡全球。我也是被这些要素吸引,跳进了《Dota》的坑。后来,作者Icefrog和Valve联合开发了续作《Dota2》,并于2010年年末开始测试,2013年7月10日正式在Steam平台上线。

从游戏开发角度,前后迭代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玩家群体里,从《Dota》到《Dota2》的变化引发了一些“分裂”:少部分《Dota》玩家并不认可《Dota2》,他们认为《Dota》只能在《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上启动,且游戏中必须有“魔兽”IP风味的模型、技能图标和类似“Full speed ahead”的趣味地精配音,而《Dota2》是趋附于《英雄联盟》美术风格的异端——《英雄联盟》是2011年9月上线的,晚于《Dota》,但早于《Dota2》,因此各大社群围绕“《英雄联盟》算不算抄袭《Dota》”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讨论。

《Dota2》英雄模型因不够“魔兽”而被玩家们吐槽

在这个过程中,《Dota》玩家不仅要与《英雄联盟》玩家对线,还要面对自家兄弟《Dota2》玩家的不理解:《Dota》受“魔兽”编辑器限制太多,技术也太落后,为什么不来玩《Dota2》呢?一来二去,《Dota》玩家就多了个新的称呼——遗老。

当然,这个称呼只针对少部分人,毕竟很多玩家像我一样,虽然很喜欢《Dota》的经典味道,但还是因游戏技术表现原因转到了《Dota2》。这个过程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因人而异。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时间点是2015年,这一年年初,《Dota2》国服代理完美世界推出了亚洲邀请赛的彩蛋活动:玩家可以将国内对战平台《Dota》天梯积分转化为《Dota2》天梯积分。自这一活动之后,《Dota》玩家的流失速率便陡然加快,我也放弃了陪伴好几年的《Dota》,转投到《Dota2》的怀抱。

彩蛋活动中,账号截图是审核通过的重要凭证

但即使如此,坚持玩《Dota》的人还是不少。不论是经典游戏爱好者,还是没有太多时间学习新游戏的玩家,《Dota》仍然能给他们带来很多快乐。

从个人角度说,我并不喜欢“遗老”这个词,毕竟玩家喜欢什么是个人自由,其他人不应该干涉。至于有一部分喜欢老游戏的玩家使用攻击性话语对他人造成伤害,针对他们的“遗老”称呼则更倾向于一种讽刺——老游戏当然有它们优秀的地方,许多新游戏也的确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但公开讨论时总要注意态度,一旦发展到人身攻击的程度,双方的用词都会变得相当难听……

我还做过一段时间游戏策划。如果说玩家身上的“遗老”思想可以被视为个人爱好,那么站在游戏开发者角度,类似的想法就不能太多,至少得有个限度。

动画《16bit的感动》中男主角的行为看上去就很符合“遗老”的定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不能称之为遗老,只能算是与团队理念不合,在项目空档期主动离职。老实说,这是种一种相当负责的做法,毕竟他不负责作品的整体走向。如果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其研发思路就不能过于保守,而是要了解市场,做出创新,否则就容易被市场抛弃,还会把整个团队拉下水。

不过,或许不少朋友都会像我一样,偶尔也会怀念起当年玩老游戏的时光,就像《16bit的感动》中女主角怀念老游戏、男主角怀念老平台一样。粗略计算下来,我玩《Dota》和《Dota2》的合计时间应该超过1万小时了,而我依旧会怀念它们给我带来的快乐,或者说,怀念那个单纯地玩着游戏的自己。现在,出于工作需要,我玩游戏时会考虑很多:设计思路、实现手段、玩家体验……游玩目的已经不再纯粹。

许久未登录的《Dota2》界面

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吧——尝试跳出舒适圈,去适应新的环境;怀念旧时光的美好,并拥抱新的未来。

0

编辑 熊冬东

二次元爱好者,也关注中小团队和制作人故事(V:xdd6480)

查看更多熊冬东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