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在游戏里过冬

没有永远的冬天,也没有永远的春天。

编辑陈静2023年11月29日 20时30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小罗老师不幸病休

经历几次降温后,北京已经彻底进入了冬季。

触乐编辑部里有些南方同事,对北方的冬天和雪有种天真的向往,并且十分想在下雪的日子里前往故宫或者环球影城。对此,我的反应是,虽然这两个场景听上去都很美,但假如你不是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也不是自带保暖咒语的巫师,那么现实体验很可能是彻底被冻透——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对冬天的期待永远是安安稳稳地待在有暖气的室内,不要受严寒的折腾。更何况,冬季往往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减少出门频率不仅有助于保暖,还有益于健康。

现实中的寒冷令人难以忍受,游戏中又如何呢?不用我说,朋友们脑海中应该已经浮现出了不少游戏中的冬季场景。正如“冬季”本身就包含许多复杂的意象一样,不同的游戏也会塑造出不同的氛围,可以是寒冷刺骨、令人举步维艰;也可以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让玩家感到心旷神怡;还可以营造反差感,用环境的寒冷衬托安全屋的温暖。

许多以叙事为主线的游戏中,玩家大概率不会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因此“冬季”和与之类似的严寒、冰雪场景往往只是作为某一个关卡,或者某一个场景而存在,主要提供一种“玩家走过了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里路”的感觉。为了强调这种感觉,制作组还会专门去那些以雪景、冬景而闻名的地方取景,或者把它们当作灵感来源,比如《合金装备》里的阿拉斯加、《古墓丽影:崛起》里的西伯利亚,或是《神秘海域2》的尼泊尔。

在冰天雪地里冒险,别有一番风味

这些相对严苛的环境和具备一定难度的任务一起,既为游戏主人公的冒险增加了一重跌宕起伏,也反衬出了他们英明勇敢、逢凶化吉的优秀素质和“主角光环”——某种程度上,斯内克、劳拉、德雷克们就是这样在玩家心目中建立起形象的。

对我来说,在这类游戏里,时间上比较近、体验上比较独特的,应该是《死亡搁浅》。尽管游戏自始至终都以冷色调环境和Low Roar乐队的歌曲成功营造出了疏离、孤独的感觉,但雪山一段的反差还是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当主线剧情要求山姆背着80公斤石头翻越雪山时,我真的差一点儿就要坚持不下去(尤其是风雪一起袭来,我几乎要犯雪盲症);等到主线告一段落,我可以使用其他玩家制造的建筑和设备时,那种重新恢复连接的感觉也格外强烈。

另一些游戏的氛围就截然不同。我还记得第一次玩到《怪物猎人携带版2nd》(MHP2)的场景——群山耸立、白雪皑皑,而我(猎人)所在的波凯村却始终洋溢着一种温暖。无论在外面经历了多少危险(猫车过多少次),波凯村的小屋和时刻准备着提供大餐的艾露猫们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这种“始终有家可回”的感觉也一直延续到了同为冰天雪地背景的《怪物猎人世界:冰原》里,在新世代技术的加持下,猫饭纤毫毕现,温泉更加舒适,奔跑在雪地上的感觉也愈加真实。这样的世界,怎能不让我流连忘返呢?

猫饭看起来更诱人了

不过,以上提到的这些游戏里,严寒与冰雪虽然占据了颇为重要的地位,却也不是全部。一旦一个游戏将玩家扔进真正的“冬天”,那么它肃杀的气氛就会发挥到淋漓尽致——比如《冰汽时代》。尽管游戏在一些机制与选择上有些争议,平衡性调整之前也很容易找到通关密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塑造出的那个“无尽的冬天”足以令人毛骨悚然。至少对于我来说,哪怕一路顺风顺水,让机器帮助我的人民解决一切问题,也很难不产生一些居安思危式的焦虑——当游戏明确告诉我冬天永远不会过去,我要如何相信明天的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无尽的冬天

不知为何,这个场景让我联想起《勇者斗恶龙:创世小玩家2》里罗雷西亚废墟的幻象。那里四季永远如春,没有寒冷,却也没有生机,世界正在虚无的温暖中走向毁灭。

罗雷西亚废墟的幻象

从这个角度说,不论在游戏里,还是在生活中,时间的流逝、事物的变化其实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或许既不需要“无尽的冬天”,也不需要“无尽的春天”。

0

编辑 陈静

chenjing@chuapp.com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决斗者

查看更多陈静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