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可以在一款推理游戏里,扮演凶手而非侦探了。
作为推理小说爱好者,我一直很期待能在游戏中,扮演一回凶手而非侦探,来一次精心设计的“完美犯罪”。而我的推理游戏启蒙,是一款名为《妙探寻凶》的桌游。
游戏中,有人在一所西洋宅邸中惨遭伤害,现场有6位嫌疑人、9个房间和9样可能的犯案凶器。玩家们将分饰这6位嫌疑人,第一位正确推理出凶手、凶器、作案地点三要素的玩家宣告获胜。后来,另一家桌游厂商还推出了它的进阶版《神秘列车》,将推理要素升格到凶手、凶器、作案地点、作案时间和作案动机五要素,难度陡升。
这类游戏的趣味性在于,每一轮的“真相”都是随机的,游戏具备了某种重复可玩性;缺点是,凶手都不知道自己是凶手,更谈不上扮演凶手的乐趣。为了实现“当凶手”这一夙愿,我后来还专门玩过《犯罪现场》《谋杀法则》《白教堂血案》等同类桌游,但这些游戏要么凑人难,要么玩家水平参差不齐,玩起来总觉得不尽兴。
直到最近,我在Steam上发现了《The Deed》。游戏售价仅4元,最近刚刚更新了简体中文,而它的核心玩法就是,杀人栽赃,逍遥法外。
看到售价,我们基本就对游戏的画面和规模有了大概的认知。
这是款用RPG Maker制作的小游戏,初次打开时,我会有在玩上世纪老游戏的错觉。如果非要找一个画面相近的参照物,就是1998年发行的《疯人院》——嗯,其实比它还要再寒碜一些。虽然我个人认为,这种古旧的画面,和游戏的背景设置倒是意外契合。
游戏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的英格兰。玩家扮演的主角艾伦·布鲁斯,因为父亲残暴、妹妹疯癫,已经从家族传承的邓谢尔庄园逃离数年,在外乡安家置业。然而,年迈的父亲却计划剥夺艾伦的继承权,将家产传给那个和艾伦有宿怨的妹妹。心怀怨愤的他,决定在父亲50周岁生日当天还乡,设计杀害自己的妹妹。
整个游戏都在邓谢尔庄园的宅邸内进行,并分为三个阶段:犯案准备、杀人栽赃、应对警方。
“犯案准备”阶段,也就是生日晚宴开始前,玩家可以在宅邸内的地下室、一楼及二楼探索调查。期间玩家能做的事情有三件。
第一,摸清宅内的人际关系,寻找各自可能的“犯罪动机”,确定栽赃的对象。
第二,在确定栽赃对象后,在他平日可能接触到的物件中,寻找趁手的凶器,及诬赖他(她)时所需的伪证。
第三,通过和宅内众人的对话互动,撇清自己的杀人动机,并为栽赃对象“创造”显而易见的动机。
“犯案准备”阶段没有时间限制,但在玩家的背包内物品达到两件时,晚餐铃响起,自动进入晚宴剧情。由于物品拿起后不可放回原处,所以玩家需要根据和角色们的互动结果,做出谨慎选择。
生日晚宴之后,游戏进入“杀人栽赃”阶段。期间,玩家需要寻找合适的位置,安放用来栽赃他人的伪证。之后,就可以来到画室,正式实施对妹妹的谋杀计划。
谋杀成功后,屏幕右上角会出现所谓的倒计时。玩家需要在倒计时结束前,移动到凶案现场外的任何房间,逃脱嫌疑。在倒计时结束、尸体被发现后,游戏将进入最终阶段。
最终的“应对警方”阶段,是由一连串的提问构成。基于之前玩家和其他角色的互动结果,每个角色对你、对其他人的看法都会发生变化,提供给警方的证词也有所不同。玩家必须在警方的审讯中,确保证词和其它角色吻合,并将自己排除在嫌疑人之外——当然,也要让一切不利证据,都指向某个无辜的可怜人。
审讯结束后,游戏就会上演最终结局。到底玩家能否逍遥法外,其它角色的命运归属何处,都会在最后进行交待。
到这里,部分玩家或许也会和我一样注意到,这款游戏真的就像一款桌游的电子化。
它有明确的阶段划分,每个阶段能做的事、结束的条件都有明确限定。同时,它也和桌游一样,游戏流程简直可以用“单局时长”来定义,玩得熟的玩家,10分钟就能通关一次。
它就是一个胜在创意的小品级游戏,它的重复可玩性,也仅体现在如何在5个栽赃对象和10种凶器间排列组合,寻找成功脱罪的各种解——其中,还有让所有人相信妹妹是“自杀”,才能达成的“完美犯罪”成就。
这个独立游戏的制作者就两个人。他们之后还推出了这款游戏的前传《The Deed: Dynasty》。前传不仅包含了三个主角、背景迥然不同的游戏章节,游戏系统、关卡挑战性也都有所提高,Steam评测中有玩家表示,游戏流程变长,可以玩30分钟了——考虑到前传仅售7元,其实挂卡回本倒也值当了。
目前这款前传作品尚未提供中文,不过既然本传都有了,或许前传的汉化也不会远。如果你也有“想当凶手”的不良癖好,又不差这几块钱,倒是不妨来体验下这样一款创意小品。
——毕竟下一次想再玩到这种设定的电子游戏,还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还是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