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其实我也疯了几天《头脑王者》

在如今这个世界里,能做一个活目录已是相当不易。

编辑梅林粉杖2018年01月31日 16时59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如何评价Nintendo Labo?

昨天,友人在知乎上写了一个答案:如何评价Nintendo Labo?

出于社交媒体的特性,这个答案在本题1000多个回答当中没有受到什么关注,但我愿意分享在这里,让更多人知道它

看得出来,友人对舆论无节制地吹捧Nintendo Labo有些担忧,考虑到他新买了一台Switch,我原本以为他不会写出这些话。但既然写了也很好理解,如果舆论对一件东西一边倒地充满赞美或者诽谤,那么反智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多。Nintendo Labo同样处于这样一个美好但又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有许多人在不吝言辞赞美它,也有一些人在竭尽全力诋毁它——至少是各种调侃吧,反而理性、客观、公正的声音越来越少见,甚至不敢发声。

你看也有这么说的,但我并不完全赞同

所以,我愿意把这个答案的最后几段放在这里:

这些话就仿佛是在说,技术进步都是没用的,原始创意才是有价值的,成人的快乐都是低级的,儿童的快乐才是上等的,电子游戏都是误入歧途的,纸盒玩具才是业界未来的。

游戏行业不能没有任天堂,它始终代表了艺术的某一个方向的极致,我赞美任天堂。但我坚决反对用任天堂去否定游戏艺术另一个方向的思维方式。

我一直都有童心,一直都爱玩玩具,一直都容易热泪盈眶,不用别人提醒我也不会忘。

怎么看待微信小程序《头脑王者》?

昨天触乐的头条文章关注了一下视频答题界的乱象,有乱象当然是不好的,可能需要治一治,不过由此也能看出,“知识竞赛”这种古老的比赛方式被包装了一下之后确实焕发了生机。且不说文中提到的这些视频答题App了,微信里边病毒式传播的答题小程序也曾有几天让我如同鬼上身,陷入《头脑王者》里边不可自拔。

我们这代人从小看着电视里边的知识竞赛长大,对年轻人已经摸不着头脑的烂梗“答对了,加10分”情有独钟,在街机厅里也玩过《那什么教育委员会》,为此花掉了不少零花钱,但长大以后真的已经太久不再接触到各种答题游戏。这种游戏本身就像曾经在智能手机上流行的“你画我猜”类游戏一样,一时风靡,却没有持久的盈利模式,后来就很少有厂商愿意去当活雷锋。

这个游戏现在有移动版,但不可能出现在街机厅里了

现在肯定是有了变化,以《头脑王者》为例,显然它和视频答题App一样注重社交属性,匹配真实微信用户相互对战,用户排行、好友排行等元素的加入都是刺激玩家持久参与的动力(据说将来还有红包PK,那倒是更刺激了),同时也有一些在我看来用不太上的内购,不太激进,但也保留了游戏盈利的可能性。

被这些游戏特性所激励,当然也是出于对自己读书多、杂闻博识的自信,我在《头脑王者》里面奋战了几天,结果还算让我满意,打了200场左右,胜率80%,曾把微信好友“赢到怀疑人生”。其实我的胜率本来也没有这么高,因为越往高等级走题目越难,对手似乎也比我更博学或手速更快。另外,《头脑王者》里的大多数题目其实都是中小学课本里常见的,掺入少量动漫、影视类知识,我的优势其实并不大。我给自己找的小技巧是,如果在高等级上输得多了,就去低等级里刷一刷,对手一般比较菜,题库时而也有重复,这样就可以把胜率刷得好看一些,让微信好友们对我刮目相看。

连胜并不是很难,但高等级的对手还是很厉害的

直到有一次,我不慎点进了知乎一个问答里面:怎么看待微信小程序《头脑王者》?下面有很多答案不是评价游戏,而是在分析这游戏的门道,其中就包括“怎么识别答题机器人”“匹配僵尸对手刺激课金”,当然也有人说,那些赢到自己怀疑人生的对手未必是机器人,也可能是制作组的公车号。我不敢确定以上猜测是不是真的,但瞬间就对这样的答题游戏提不起兴趣了。

在玩答题的这几天里,我和很多不太常聊的微信好友有了互动,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同学,都是各种高攀不起的人,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不是忙着见投资人就是在大公司里领高薪,虽然我答题的时候赢得他们怀疑人生,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用处。“现场对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些能力只是当初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方向时各种半途而废的遗存,有时候免不了问自己:你记得这些杂七杂八的知识有啥用,要活在这个世上,专精才是硬道理呀。

我一头脑王者为什么要每日签到领大宝箱!

当然,从另外的角度看,答题的热潮也有正面意义。互联网时代以来,知识慢慢扁平化了,要搁以前,知识难以获取更难以检索,要有学问,每个人都得死记硬背,把自己变成一部百科全书,随时取用。互联网时代的每个人其实都是一部百科全书,或者准确点说,每个人都是一部百科全书的目录,不求甚解,只要记得哪里有这回事,方便去检索就好了。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体会,那就是觉得自己慢慢空心化了,每天大量浏览,快速阅读,却很难记住什么。

说远一点,今天的人类获取知识,几乎已经不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去了解什么,很多时候你是不自觉地在被动接受各种兴趣。就像身边的许多小朋友,即使父母从小再怎么影响,只要一上学就得注册QQ,再过几天就陷入了手机游戏的大坑,就像洗脑一样,在一个人可能产生独立人格并且凭借兴趣获取知识以前,这个人可能已经被“控制”了。即使在我们这一代曾经被自由放养,自由培养兴趣的人当中,随着今日头条这类傻瓜式新闻软件的强力介入,大部分受众也陷入了所谓“只看自己想看的”的怪圈当中,中间裹挟着大量垃圾自媒体的信息灌输,足以让人浑然不知天外有天,还有另外一种思路、方法、人物和事件的存在。对游戏圈来说也是如此。

所以我说,答题这个潮流确实有一些正面意义,它可以让我重新想起小时候学过的那么多已经快忘了的冷知识,重新想起“学海无涯”的大道理。

我至今仍在各种门户或是RSS里自己检索新闻,不想去定制什么。这种检索是值得的,它能让我不时发现新的关注点,或是原本没兴趣现在又想去看一看的东西。但时代已然如此,即使感兴趣的内容也只能匆匆读过,一目十行。

在如今这个世界里,能做一个活目录已是相当不易。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这是《头脑王者》暂时的结局

最后是一图流

感受一下!
4

编辑 梅林粉杖

meilinfenzhang@chuapp.com

其实,我是一个美工

查看更多梅林粉杖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