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等着孩子上大学的玩家们

哈,听着真是似曾相识。

编辑梅林粉杖2018年09月10日 18时28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救救孩子,救救家长……

今天是教师节,咱们聊点应景的吧。

前几日闲来无事,跟几位同学闲聊,适逢开学季,我们聊着聊着,鬼使神差地就聊到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这种话题转换其实也不意外,除了像我这样的拖延症晚期,被家里逼着一定要生,却暂时还没生出来之外,周围差不多年纪的亲戚、朋友、同学大多已经完成了传宗接代的终极任务,大点的孩子都能自己去打酱油了。

这些孩子里最小的有几个今年也上了幼儿园。本以为拉扯一个孩子,头两三年最是忙碌,能够托管给教育机构以后就会好得多,仔细一打听,实际上操心的问题会更多。有的朋友担心孩子老实,到了幼儿园受欺负;有的朋友害怕老师不负责,饭菜不可口,孩子离开自己视线心里发慌;还有的朋友遇到了更现实的问题,譬如说怎么在家长群里混下去,要不要积极加入家委会等等……看着这些未来我也可能遭遇的一切,简直考验为人父母的各方面能力,想一想,不由得心里更焦虑了。

当然,上幼儿园的孩子多少还在家长的手心里,还算好说,年龄再大点,这孩子就不好管了。一位同学跟我感叹,儿子今年小学二年级,虽然暂时看不到脱离掌控的迹象,但做家长的总是有点担心,或者说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因为孩子嘛,“一般长见识,长本事,都是从小伙伴那里开始的”。

这位认真教育下一代的同学算是我进入游戏行业的领路人,刚上大学时,有一段时间我是跟着他的推介清单一路玩下去的,《FIFA 98》《极品飞车》《古墓丽影》……每一个游戏都印象深刻,而且20年过去了,这些游戏我仍旧喜欢玩。人生就是这么难以捉摸,如果当年我上了大学,碰见的同学是个狂热的“日呆”玩家,那么难以想象如今我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沉迷纸片人找不到媳妇也说不定?

这位让我敬重的老同学,游戏生涯的巅峰时期全部留给了大学,毕业工作以后,事情越来越忙,娱乐越来越少,玩游戏的热情仍旧留在心底,实行起来却越来越难了。以前每次聊起来,我羡慕他在外企上班,他羡慕我在游戏媒体,其实各有各的苦乐,也没什么高下之分,但很显然,把游戏作为工作,附加值就是有种力量可以一直吊着你,让你设法说服自己再忙再累,每天也得玩上一会——美其名曰,这都是平日的工作积累呀。

而我的同学,乃至我认识的很多其他行业的朋友们,就没有办法把游戏作为人生的重心,大多数人的游戏生涯都差不多——大学以前家里管着,不怎么让玩;大学以后没人管,差不多是拼命玩。毕业工作了,有的人进了华为这种地方,硬生生就把各种业余爱好戒了;有的工作相对轻松,还没有学业压力,很是逍遥地过了几年好日子,但大多数人到了30岁以后也就慢慢不再玩游戏了。偶尔网上聊起来,他们还是关心着游戏圈的动态,什么主机发售了、什么游戏画面逆天了,但也只是说说而已。问他们怎么不玩了,一般都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工作太忙”“照顾家人”,或是“慢慢就没兴趣了”,好像也不是特别实在,现在,朋友们普遍找到了让我无话可说的理由:“为了孩子。”

有好几位同学和朋友跟我聊,意思都差不多:“你干什么都要以身作则,你不让孩子玩游戏,把他赶到书房里写作业,自己在客厅里打得昏天黑地?不像话。”

可能10年以前我会感到惊讶,但今天我也处在养孩子的前夜,就特别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吊诡的事就出现了,这些当年深受其苦,叫嚷着将来有了孩子一定要做个开明家长的家伙,真的等到这一天,年纪和人生阅历到了这个地步,还是不自觉地就变得保守起来。

如果说他们比上一代人有什么进步,可能是大多数人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对温和,比如你要以学习为先,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这样的家长以前不是没有,不过现在更多了,似乎是个好现象。可是与此同时,家长们认识到智能手机的“巨大危害”之后,基本上已经视之为洪水猛兽,有的家长直接给孩子买诺基亚,能联系到人就行;有的是用平板电脑作为替代,孩子可以在上面用教育App,要不就是看英文动画片。

有意思的是,我访问过的大多数人允许孩子去适度地玩游戏,但没人想让他们玩手游,因为“自己都可能沉迷进去,更别说孩子了”。所以,能掌控孩子的时候尽量掌控,毕竟谁也不知道他将来的同学爱玩欧美游戏还是玩“日呆”,在这之前,能控制一天算一天。

这是一个现实的困境。我们时常在社会新闻版上看到奇葩的家长,有的完全不管孩子,把一切教育问题推给社会;有的管得死死的,孩子一点自我空间都没有。但刨去这些极端少数,大多数做了家长的正常人,他们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可能都要为子女的教育问题担惊受怕。我的确认识一个非常资深的老玩家,从小确实不怎么限制自己的孩子玩游戏,还跟他一起玩,现在儿子要上大学了,看来是一个开明家长的成功范例。但在我看,这就跟社会新闻里的奇葩家长一样,属于特殊情况,完全没有推广经验的可能性,最起码的,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自制力都那么好呢?

所以,我很是好奇如今从事游戏行业的人,他们未来到底会怎么教育和引导孩子,因为明明有那种昨天发朋友圈痛斥总量控制的人,今天正载着自己孩子往兴趣班里送。说白了,身处在这个行业,他就必须为行业发声,但面对孩子时他又必须向现实低头——“不许玩你爸爸开发的游戏!”

可能大多数人到了这时候都没有太好的办法,除非不生,他们不得不去做那个曾经让自己讨厌的人。和上一代人相比,唯一的差别是,他们可能更理解自己的儿女对天性的正常渴求,也就仅此而已,回过头来,他们还是得板起脸来拿走孩子的童年乐趣,然后成为孩子20年后的吐槽对象:“你看我爸从小不让我打游戏,现在自己打得比谁都凶!”

哈,听着真是似曾相识。

你别不信,我屡次三番鼓动着同学去买个主机,把丢掉的乐趣捡起来,同学掰着指头跟我算:“等孩子上大学吧,上了大学就考虑补游戏。”

我问,那就没别的办法吗?同学说,其实可以考虑买个掌机,因为不需要电视,不管在家还是出去玩都没那么高调。他感觉Switch就不错。“我领导刚买了一个,瞒着儿子,他儿子今年去英国读大学,他就等他儿子一走自己开爽了。”

真是难为了中国家长们。

5

编辑 梅林粉杖

meilinfenzhang@chuapp.com

其实,我是一个美工

查看更多梅林粉杖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