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成长守护”与“关爱家长”

“立即绑定孩子。”

编辑忘川2019年02月27日 18时53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小罗病休有点多

玩游戏的孩子,大多有过和家长斗智斗勇的经历。不过,当年我们是和人斗,现在的孩子更像在跟系统斗——比如任天堂Switch的“家长监管”功能,比如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借由这些系统,家长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玩什么游戏,每天玩多长时间,并可以通过程序进行时间管控。不过,成长守护平台绑定的是孩子的社交账号,也就是QQ或微信。现在,老师也加入到管控的队伍中。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

今天,已上线两年的成长守护平台继“家长管理”和“亲子共建”后,开放了“师生互动”模式。现在老师只要注册手机号,设置好学校、年级和班级等信息,便可以邀请学生加入班级。之后,老师可以实时查询学生的游戏时长和消费,每天还会收到微信推送的“学生游戏日报通知”。

新增的“师生互动”模式

现在,未成年人想玩游戏,限制的确越来越多。最开始,网游引入防沉迷系统,需要玩家提供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先是限制游戏时长,之后又搞“宵禁”,一到时间就强制玩家下线。但在那个阶段,未成年玩家还可以通过网上搜来的,或是家里长辈的身份证信息伪装成年人浑水摸鱼。

到了这两年,腾讯那边有了公安实名校验,还有人脸识别比对,消费超额的话,关联账户还会收到确认提醒。另一家大厂网易上个月也宣布,要“全新升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也出台了“网易家长关爱平台”。

网易家长关爱平台

对这事儿,有叫好的,有担忧的。叫好的自然有不少家长,也有那些玩游戏被“真·小学生”坑害的玩家;担忧的人则认为,这样的平台代替了家长的一些责任,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就“一键禁止所有游戏”,实际上反而不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某种意义上会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

更多人的人对此可能一无所知:我尝试用微信联系了几位正在学校教书育人的朋友,他们表示无人知晓此事——毕竟这不是什么国家强制性政策,只是几家游戏公司面对外界各种舆论和形势,自愿担起责任并付诸努力的行为。

我也曾是个孩子,也在孩子堆里待过。就像现今这些“守护/关爱平台”代替了家长的一些责任一样,游戏也曾替一些家长完成了陪伴孩子成长的任务。我相信那些用爷爷奶奶身份证来玩游戏的人里不乏一些留守儿童。也因此,我不太确信有多少家长能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工具,我也不太相信光靠这些个平台,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都不是出在游戏上,而是出在教育上。

然而,既然是教育的问题,那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我们自己身在其中,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比如在我们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时,我们整天羡慕外国孩子的成长是多么无忧无虑,是多么能够跟家长做朋友,同时,我们可能忽略了外国孩子的成长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困扰,也有毒品、社交上的许多问题令人头疼。当我们的目标是那么理想化,却等来一个“家长关爱平台”的时候,那一定是心里有落差的,但如果你知道几乎所有主流游戏平台——从Win10到PS4——上其实都有家长监控功能的时候,你或许也能理解厂商出台这些功能其实也很稀松平常。

所以,从喜的方面看,有一个关爱平台总比没有要好,它可以帮助家长分忧,让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不至于完全沉迷游戏;从丧的方面来看,这些平台的功能还有未尽完善之处,甚至滋生敲诈勒索等极端案例。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平台对厂商来说是重要的,尤其是大厂们牵头搞出这样的平台,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对于当前社会下缓解家长对于游戏的焦虑并不是毫无帮助。

话说回来,如果我“不幸”生在现在这个年代,面对各种保护平台,我倒也不会特别害怕——反正我本来就不怎么玩这种需要联网的手游……可见归根结底,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不能只推给平台的。

0

编辑 忘川

zhangwang@chuapp.com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查看更多忘川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