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哈游状告B站一案开庭后,涉案的B站用户“滑跪”了

一次姗姗来迟的致歉。

编辑袁伟腾2021年12月23日 18时39分

12月21日,一场米哈游与B站之间的民事诉讼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

这场诉讼要追溯到今年7月,当时河南省多地出现汛情,急需社会各界援助。7月21日,米哈游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上海市徐汇漕河泾社区基金会向河南灾区捐款500万元用于防汛救灾。公告发布后,一名B站用户对这笔捐款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随后,微博、B站、知乎等平台的多名网友发起了类似的讨论,网络上多处出现了“米哈游诈捐”的话题,其中不少有至少数万的阅读量。随后米哈游第一时间辟谣,并在事后提起了诉讼。

捐款公告

根据庭审录像,原告米哈游指出,该名B站用户当时一共发布了两条内容。第一条是转发米哈游的捐款动态,发布内容是7月22日,留言为:“(基金会)哪里来的?还有这个公益基金会是米桑(米哈游)自己的,而且公益从来不透明、公开,早就被取消资格了。”这条动态获得了20次转发、62条评论、20赞。

另一条是回应网友对他的质疑,有人指出他造谣,他回复:“你们自己不去查,米哈游自己的公益基金会早就没资格了。”这条动态获得了2转发、105评论、1赞。

简单来说,这名用户质疑徐汇漕河泾社区基金会是米哈游自家的,捐钱只不过是从左手倒腾到右手。米哈游在质疑声出现后不久就进行辟谣,并出具了与捐款有关的银行业务委托书以及出账回单。

米哈游辟谣声明中出示的证据

原告方米哈游的诉讼请求有两点:一是请被告方(B站)删除该用户发表在bilibili网站上的涉案侵权内容;二是请被告提供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以及联系方式。删除侵权内容、要求平台方提供侵权者的身份信息,这些是互联网侵权案件中常见的处理方法。

目前,两条动态都已经被当事人自行删除。庭审中没有公开删除的具体时间,根据B站的陈述,需要进一步调查后台数据才能获知。

米哈游在提交给法院的证据目录中声明,这名用户的言论“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名誉”,在网络中传播的不利于原告的言论纯属捏造,没有证据,对原告的损害是“直接、明显的”。

坦白地说,在整个事件的讨论中,这名用户发表的内容传播量不算大。论及其造成的影响,原告米哈游在陈述中只引述了一条“原来上海慈善基金会是米哈游的呀”的评论,来说明该用户对网友的误导。另外,这名用户的两条动态在捐款公告公开之后第二天才发布,这两条动态是否就是质疑声浪的始作俑者,原告对此未有提及。作为对比,B站上还有另一位用户也在当时发表了类似的内容,关注的人显然更多,传播效果是前一名用户的数十倍,但米哈游并未要求B站提供他的个人信息。

那么两人的区别在哪儿呢?可能是认错的态度。后一位用户在米哈游辟谣后不久就公开道歉:“我为自己在专栏上的言行之失,在网络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向大家诚恳道歉。”而根据举证,在庭审中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用户,事发后只是静悄悄地删掉了两条动态,没有公开为此表明态度。事后,他继续发表了不少针对米哈游的批评,包括指责《原神》是“缝合怪”,他还经常转发和米哈游有关的新闻,留下负面评价。

这样“不卑不亢”的态度保持了相当长之久——直到本案开庭。庭审当天(21日),这名用户发表了致歉声明,除了道歉,还主动提出愿意为米哈游“提供贴吧造谣诽谤者名单截图”,并@了米哈游的官方账号。

在大约5分钟后,他继续发表动态,贴出一位UP主的视频截图。视频标题中带有“抄袭”“氪金”“祸根”等负面词汇,他把这张截图称为“诋毁证据截图”,并表示“愿意向米哈游提供B站剩余造谣诋毁者链接ID”,完全一副合作的态度。

“诋毁证据截图”

第二天(22日)凌晨,他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并继续列出用户名、截图等“造谣证据”,“望(米哈游)知悉”。

不只是道歉

网友在这名用户道歉动态下的评论

针对米哈游的诉讼请求,B站表示,目前涉案内容已被删除,而对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均属于个人信息和隐私的范畴,此类信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按照相关法律法规,B站有义务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但如果法院责令出具协查函,或在其他法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用户信息的前提下,他们可以向法院提供有关信息。

触乐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看到了此次庭审的录像,由于没有当庭宣判,我们尚不知晓本案最终的结果,B站是否向米哈游提供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也不得而知。

就在第二次致歉几个小时后,本案中涉及的B站用户从凌晨4点至中午时分连发几条意味不明的动态,提到“一道歉二旧(就)真的要进去拘留所了”,以及“上路了最后该交代的发动态自己拿”(并附上了6张可能是“贴吧造谣者证据”的截图),最后一条动态是“感谢帮我报警的哥们谢了我已经进拘留所在商量和解事宜了”。截至本文发稿,他没有继续更新动态。评论区中,有网友质疑说,法庭尚未宣判他就“造谣自己被抓”,还“编故事卖惨”,这名用户也没有做任何回应。

0

编辑 袁伟腾

包裹柔软。

查看更多袁伟腾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