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配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5年前,上一代的游戏玩家打开中文版《魔兽争霸2》,听着伴随滋滋电流声、缺乏感情的生涩中文配音,他们会是什么心情?我想也许是失望的,是尴尬的,是会真切地感受到“母语羞耻”的,但既然花钱买了游戏,还是得玩下去。
我年龄不算大,几乎没有接触过上个世纪的游戏中文配音。我从小听着《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中兽人的“Work、Work”声长大,那充满异域风情的语调给还在上小学的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后来,朋友发给我一则视频,内容是《魔兽争霸2:黑暗之潮》中文版开场动画,看过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配音演员没说两句话就喘不上气,这不可能是官方配音”,但翻了翻评论区,它竟然真的是。
人族士兵整装待战时,游戏里的配音是“他们用——钢铁盔甲——武装自己”,完全不符合中文讲话习惯
我总以为自己对中配的要求不高,但实际上,我可能是被当代较为完善的游戏产业体系保护得太好,没有经历过黑暗年代的毒打。我喜欢玩二次元游戏,而在如今比较流行的一些二次元游戏里,因为有英配、日配的对比,中配的水平差距一目了然。我不是说中配不好,而是欧美、日韩等国的配音行业已有数十年的积累。于配音效果而言,它们有着更强的品控能力,整体质量高,我们兴许只能算刚刚起步。
对于二次元游戏的配音,我一般会从两点进行观察。一是游戏的文案设计或者本地化工作是否完善;二是配音演员对于配音桥段的理解是否正确,监修时工作人员的协调是否准确,以及配音演员的基本功是否到位。我发现,对于国产二次元游戏而言,问题一般出在后者。
我曾在《原神》的“蒙德、璃月”版本使用中文配音,无论是温迪的俏皮还是钟离的沉稳都令我印象深刻。我最喜欢胡桃,声优陶典在台词量较少的情况下把胡桃的古灵精怪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大丘丘病了……”还有那几句往生堂的宣传语,使得胡桃成为《原神》中人气最高的几名角色之一。上个月,我在《原神》嘉年华和几位胡桃粉丝聊了聊,她们都乐于还原游戏中胡桃的台词,兴致来了还会连“嗷”几句,甚至有胡桃的死忠粉大叫“我是胡桃的狗”……我感受到了粉丝们对胡桃的爱,也感受到了配音对角色的影响之大。
但随着版本来到须弥,我发现中配效果变得有些不尽如人意。
例如人设是“反抗强权,追寻自由”的舞者妮露,我能感受到配音演员在演绎时有明显的咬字不清与中气不足——一个舞者怎么能够软趴趴的没有力气呢?也许配音是想让妮露的声音显得有少女感,可具体的效果却没把控好。又如玩家在须弥遇到的第一位5星角色提纳里,他的台词中有大量需要向玩家解释世界观的内容,但配音也有咬字不清的情况,而且演员在配大段长句时音调缺乏变化,让人听不出感情——事实上,这种有解释功能的台词就算不带感情,也需要顿挫感。
我习惯将游戏的中配和日配交替着使用,有时我会想:有的角色中配效果好,有的角色日配效果好,要是游戏出个角色自定义配音版本的功能,那就再好不过了!有时来了兴致,我还会使用一下英配,但英配可能存在较多本地化的问题,令我难以接受。例如游戏中的看板娘角色派蒙,本身台词量极多,可英配演员似乎把她理解成了西方传说中像蝴蝶一样发光的“Elf”形象,所以使用了音调高得严重的“萝莉音”。相比而言,我觉得日配做得尤其出色,日配派蒙是所有版本中最“屑”的,和主角的气质颇为贴合,两“屑”相遇必有一方吃瘪,而这一方往往是派蒙。而当派蒙搞怪,玩家扮演的主角对着派蒙摆臭脸时,我觉得戏剧张力十足。
派蒙有许多学其他角色说话的情节,日配总是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我能听出配音加重了搞怪的语气,而不追求对其他角色声音的真实还原——只要模仿能达成揶揄的效果,就算成功。偶有破音的情况,我也觉得十分自然。
我很喜欢配音演员主动去“拥抱”角色,试着去“过度理解”角色,说不定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温迪英配Erica演绎的《千风佳酿》在我看来就是个“过度理解”的典型正面例子:她认为这段诗歌不应该“说话”,而是“唱歌”——在英语语境里,温迪作为一个吟游诗人,应该做的是边弹琴边唱诗,而不是按照中国人常规理解的“念诗”。在征得配音导演同意后,她将这段唱了出来,也成了我心目中的经典。
如今,我已经能在许多国产游戏中感受到项目人员灌注热情的部分。但同时,我们的配音行业相比其他国家确实还有不足,尤其是游戏配音,起步不早,发展也不算很快,比起欧美、日韩配音行业在时间、人员、体系上积累起的优势,我们的配音工作者走到幕前才七八年。
无论如何,相比25年前《魔兽争霸2》,现在的中文配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而我也希望,未来的中文配音还能更加优秀——毕竟,在国产游戏中听到母语配音,不只是玩家的需求,也应该是一种常态。而玩家想要的,无疑是更高质量的体验。